桃園元旦隨袋徵收引反彈 市府:隨水變隨袋更便宜
桃園將於明年元旦針對機關、學校跟市場試辦隨袋徵收,圖爲專用垃圾袋。(環保局提供)
桃園將於明年元旦針對機關、學校跟市場試辦隨袋徵收,但政策說明不足,地方瘋傳引反彈,不分黨派議員都認爲市府宣傳不力,環保局強調首波是針對非家戶試辦,至少會先運作2年纔會視試辦成果滾動檢討是否擴大到家戶辦理,也強調現階段本就隨水費徵收,隨袋徵收按量取價更經濟實惠。
國民黨議員陳美梅、林政賢、孫韻璇都指出,隨袋徵收消息一出,民衆都誤以爲要多收費,地方反彈聲浪不小,殊不知桃園早就隨水費附加方式收取垃圾費,每度水3.7元,而試辦的隨袋徵收依量取價,每公升0.36元,不僅可讓家庭節省處理費,且有助於推動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像八德和龜山試辦區垃圾量減少2成、也獲7成民衆支持,和同黨議員周玉琴、李柏坊都直指目前市府政策說明不清、推廣不足,呼籲應加強宣導與工具試算,可隨帳單插頁通知,讓市民知悉。
桃園將於明年元旦針對機關、學校跟市場試辦隨袋徵收,圖爲專用垃圾袋。(環保局提供)
桃園將於明年元旦針對機關、學校跟市場試辦隨袋徵收,圖爲專用垃圾袋。(環保局提供)
國民黨議員黃婉如則認爲,沒有全面隨袋徵收、只是試辦,恐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亂倒,環保局要源頭減量立意良善,但還是要加強民衆垃圾分類觀念,不要讓桃園變成垃圾王國。民進黨議員張肇良、黃崇真也擔憂垃圾會轉移到他處,反而造成髒亂,要求從長計議。
無黨議員謝美英則提到,過去有專家學者提到,專用垃圾袋製作費高,導致隨袋徵收後收到的垃圾費,會比隨水費徵收更少,且在戶外亂丟垃圾可能性也會增加,像過去新北隨袋徵收後,家戶垃圾丟到八德、龜山就是一案,得加派稽查人力,她直言錢收得少、又增加額外支出、業務量也增加,聽起來吃力不討好,環保局一定要超前部署因應,避免「袋」出垃圾新戰場。
「政策要環保,也要以民爲本!」無黨議員於北辰認爲,制度設計不周,往往苦得是那些每天清晨四點就開店、辛苦擺攤的市民,推動前應全面評估影響公佈攤商負擔試算表與減量效益預估,讓政策透明化、民衆信任化,也建議設計「分階段推動」機制,先行試辦1、2個市場,觀察執行問題後再全面推動,務必消除攤商「被懲罰、被區隔」的感受,才能順利推動。
國民黨議員舒翠玲則力挺環保局,早在2017年環保團體就要求桃市府推動,政治人物礙於選票壓力裹足不前,樂見市長張善政謀定而後動,強調政策窒礙難行或反彈都是因爲民衆不瞭解,新政策變動讓民衆惶恐不安,喊話要用案例經驗、分析比較讓市民瞭解。
環保局長顏己喨表示,市場排出垃圾中可供回收的成分高達5至6成,較一般家戶2至3成相比有許多進步空間,因此選定非家戶的市場、機關與學校試辦隨袋徵收,降低垃圾產生量,強調市場排出垃圾性質大多爲菜葉、紙箱與保麗龍,但菜葉爲廚餘、紙箱與保麗龍爲資源回收物,只要做好分類是不用使用專用垃圾袋排出,不僅可減少垃圾量,也不會增加購袋成本支出,開辦後清潔隊員會加強收運市場與周邊住戶垃圾站點的破袋檢查,未使用專用垃圾袋時則一律拒收。
蘇俊賓也解釋,明年試辦的16公有市場是原本就列管代收者,外攤本來就有其他處理機制、維持原本途徑,會請環保局再將定義說清楚。
環保局解釋,目前清除處理費共有3種徵收方式,第一是隨水徵收:按照用水度數,一度3.7元垃圾處理費,水用的越多垃圾處理費越高;第二是按戶徵收:未安裝自水者,按戶徵收每月94元,一年總計1128元,第三是隨袋徵收:比照臺北市與新北市販售價格,每公升0.36元,丟多少垃圾付多少費用。
顏己喨坦言大家都不知道垃圾處理費早已隨水費徵收,此舉變相懲罰有做垃圾分類的民衆,隨袋徵收丟多少算多少,經濟又實惠,依新北市實施經驗,一般家戶民衆一年可節省6至7成清除處理費且落實「使用者付費」,未來會逐裡辦說明會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