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也能吃糖?營養師揭關鍵「2點」:低血糖才更危險
一顆糖、一瓶汽水,都能成爲糖尿病患者的「救命工具」。示意圖/ingimage
糖尿病患者面對飲食選擇常常感到焦慮,尤其「能不能吃糖」更是一大困惑。營養師林世航指出,其實糖尿病患者幾乎沒有「絕對不能吃」的食物,包含糖類,只是需掌握攝取的份量與時機,纔能有效控糖又維持生活品質。
林世航在「健康2.0」中表示,糖類大致可分爲「蔗糖」與「果糖」兩類,前者易被人體快速吸收,導致血糖上升速度快;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出現波動大、併發症風險增加的情形。相較之下,果糖對血糖的影響較小,但會在肝臟中代謝爲脂肪,長期攝取恐導致脂肪肝與高血脂。
對於是否完全禁止甜食,林世航認爲,若血糖控制穩定、用藥與胰島素使用得當,偶爾攝取一點糖並非完全禁忌,但若糖友本身血糖控制不佳、未規律服藥或常有飲食失控情況,則建議暫時避免攝取糖類食物,以「穩定血糖」爲首要目標。
林世航也提醒,對糖尿病患者來說,真正危險的是「低血糖」。出現冷汗、頭暈、心悸等症狀時,應立即補充糖分,避免引發昏迷或休克。他建議可攝取一份含15克糖的食品,如一瓶養樂多、一罐汽水、120c.c.果汁等,補糖後應等待10至15分鐘,觀察症狀是否緩解,並再測一次血糖。若血糖未恢復,才進一步再補充15克糖分。切忌「一次吃到舒服爲止」,以免從低血糖轉爲高血糖。
他最後強調,糖尿病飲食不在於「絕對不能吃」,而是學會選擇時機、掌握分量,並與醫療團隊配合,建立長期可持續的飲食習慣。糖友應養成定期量測血糖的習慣,瞭解自己對各類糖分的反應,更有助於長期控糖與預防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