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女房仲狂吃體重飆破110公斤!求診就醫半年甩油27公斤
▲莊女(左)聽從杜伯村(右)建議,半年成功瘦下10公斤。(圖/記者白珈陽攝)
記者白珈陽/臺中報導
臺中1名50多歲莊姓女子是資深房仲與糖尿病患者,多年來在家庭與工作間奔波,巨大壓力之下讓她瘋狂飲食,體重一度飆破110公斤,莊女嘗試過節食、中醫等方式減肥,但效果不彰,後來找上瑞東診所院長杜伯村,聽從醫師建議控糖、減重、護心腎的藥物及搭配飲食運動,半年成功瘦下10公斤,更檢調高達27公斤的內臟與皮下脂肪,徹底脫胎換骨。
杜伯村同時也是莊女的主治醫師,杜指出,臺灣250萬糖友中,近8成有肥胖問題,爲糖胖症,其心血管疾病、中風、高血壓等共病風險如同不定時炸彈,血糖與肥胖會造成全身慢性發炎,破壞血管功能,進而提升心、腎疾病風險;而脂肪堆積也會造成胰島素阻抗,讓血糖與體重更難控制。
杜柏村強調,糖胖症有年輕化趨勢,青壯年也不能掉以輕心!除今天出席記者會的莊女,他還曾收治一名40多歲男性,活動量極低、抽菸、多外食,確診糖尿病後服藥治療,仍因肥胖與高血脂,在某次回診時被發現有心臟衰竭症狀,緊急轉診至醫院確認爲心肌梗塞、三條冠狀動脈全阻塞。
▲杜柏村強調,糖胖症有年輕化趨勢,青壯年也不能掉以輕心。(圖/記者白珈陽攝)
杜說,雖符合GLP-1腸泌素藥物健保給付,讓治療可兼具控糖、減重與心血管保護,但因該名男患者生活習慣未改善,體重仍無明顯下降。最後在醫師建議下自費加大藥物劑量,才成功控制體重,降低共病風險。
杜表示,美國糖尿病學會最新治療指引將「血糖及體重雙重控制」與「器官保護」並列兩大治療目標,強調醫師在處方時須同時考量控糖、減重及降低心、腎風險。杜柏村進一步解釋,目前臨牀常用的多種控糖減重藥物,包括GLP-1腸泌素藥物、GLP-1/GIP腸泌素藥物,以及SGLT2抑制劑;其中GLP-1腸泌素藥物已證實能降低重大心血管事件風險,SGLT2抑制劑則在抗心衰方面表現突出,兩者皆有腎臟保護效益;而GLP-1/GIP腸泌素藥物,目前心血管實證的文獻待正式發表、未有腎臟保護研究。
杜柏村呼籲,患者需正視血糖及體重,才能降低共病風險。他鼓勵患者不論病程長短,都要勇於接受治療並改善生活型態,「及早治療效益最高,但治療永遠不嫌晚,只要願意開始,就有機會重拾健康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