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女體重破百「病態性肥胖」 靠1手術半年甩肉20公斤

36歲王小姐去年接受減重手術,術後搭配飲食調整,至今9個月已成功減掉36公斤。(李念庭攝)

一名36歲王小姐,身高155公分、體重100公斤,BMI值高達42,因有家族肥胖史,從小到大體型豐腴,成年後雖透過運動、中藥輔助等各種方法減重,但都很容易復胖。去年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臂「胃腸繞道手術」後,半年內成功甩20多公斤,至今9個月已減36公斤。

基隆長庚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黃若禕說明,胃腸繞道手術包括縮胃和腸繞道,減少小腸40%吸收,達到減重效果。(李念庭攝)

王小姐說,胖到100公斤時,不僅膝蓋痠痛、走路會喘,連穿鞋子都很不方便,肥胖也讓她內分泌失調,出現「多囊性卵巢」,荷爾蒙分佈不均導致心情差,又靠吃東西滿足,造成惡性循環。去年7月進行減重手術後,僅2天就出院,生活方便很多,也成功戒菸,飲食上口味變清淡、食量變小。

基隆長庚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黃若禕表示,臺灣有41.3%民衆屬於過重或肥胖,當BMI大於35就屬於重度肥胖,世界衛生組織則將BMI大於40,稱作病態性肥胖。除了外表不美觀,還會帶來糖尿病、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症、關節疾病、多囊性卵巢、甚至癌症等疾病。

黃若禕說明,病態性肥胖不論以運動或飲食控制,成效基本上都不佳,此類患者可以進行減重手術。王小姐採用的胃腸繞道手術,是切掉6成的胃,並進行小腸繞道,藉此減少小腸40%吸收,達到減重效果。

黃若禕提醒,由於減重手術需全身麻醉和插管,年紀大、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是高風險族羣,術前評估很重要。減重手術常見副作用爲「胃食道逆流」,單純縮胃減重患者,有5成出現胃食道逆流,可透過胃藥控制,胃腸繞道副作用則比單純縮胃小。

基隆長庚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王致遠指出,健保署2020年擴大減重手術適應症,下修爲BMI>37.5或BMI>32.5且合併高危險併發症,如糖尿病、高血壓或呼吸睡眠中止症,符合資格者經醫師評估,可選擇適合自己的減重手術。

王小姐選擇使用達文西手臂手術,王致遠說明,相較過往的腹腔鏡微創手術,達文西手術具鏡頭視覺3D、縫合角度超過540度、能消除手部晃動等優勢。健保署去年9月起,也將達文西機械輔助手術費用納入健保,減輕民衆負擔。

黃若禕表示,每個病患適合的減重手術方式和器械種類,仍須視病患本身狀況而定,建議患者術前要與醫師溝通。手術後也要搭配飲食習慣和心態調整,維持體重和身體健康,減重手術後一週,應以流質食物爲主,一個月內建議吃軟質食物,如蒸蛋、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