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胖大叔戴1裝置 半年甩肉7公斤、血糖獲良好控制

糖尿病胖大叔戴1裝置,半年甩肉7公斤、血糖獲良好控制。(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一名57歲張先生,患有糖尿病、體重約80公斤過重,服用糖尿病藥物10幾年,但近期血糖控制不佳,門診飲食衛教成效不彰,醫師建議不調整用藥,裝上「連續血糖機」監控血糖。3個月後回診,糖化血紅素順利從8.8降至7.5,6個月後降至6.9,達到治療目標,體重半年內減了7公斤。

榮新診所副院長康宏銘表示,對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控制」十分重要,透過連續血糖機,能掌握連續血糖變化曲線,有助於飲食調控和用藥調整。(李念庭攝)

榮新診所副院長康宏銘指出,臺灣約12%國人有糖尿病,典型症狀包括吃多、喝多、尿多、免疫修復功能差,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更可能誘發腦血管病變、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免疫力降低等併發症,失明、洗腎約半數都是由糖尿病引起。

康宏銘表示,張先生血糖控制不佳,主因是「隱藏性糖類」和「對份量的錯誤認知」,各項精緻澱粉、裹麪粉油炸食物,容易增加糖類攝取,有時所吃的食物也超過身體所需份量。

康宏銘說明,傳統居家血糖監測是單點測量,無法顯示整天的血糖變化。連續血糖機能提供血糖變化曲線,配合個人飲食、運動、生活型態來解讀,更清楚每個人獨特的胰島素分泌生理;患者也能瞭解各種食物特性對血糖影響,進而修正飲食,且有助醫師用藥調整。

康宏銘補充,連續血糖監測也是一種認知行爲治療,有助於病患本身對疾病的知識增加,調整生活和飲食型態、管理體重,糖尿病前期患者可以預防或延緩糖尿病發生,體重過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也能適度減輕體重、控制血糖。

連續血糖機透過連續血糖變化曲線,讓患者更瞭解身體血糖變化,配戴一次可測量10~14天血糖,當血糖波動越來越平穩,代表飲食型態已有所改善。康宏銘指出,目前健保有給付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一年使用連續血糖機2次,超過需自費;第二型糖尿病目前則沒有給付。

康宏銘說明,評估血糖控制好壞,可參考平時的血糖測量記錄及抽血檢驗的糖化血紅素數值。血糖是測量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糖化血紅素是指1~3個月血液中葡萄糖濃度,但糖化血紅素的個人差異大,一位血糖平穩的人,和一位血糖高低落差大的人,可能平均後糖化血紅素數值一樣。

康宏銘提醒,糖尿病患不論是用何種方式記錄血糖,仍須定期回診,與醫師密切合作,瞭解監測數值的意義,切勿任意調整藥物,才能降低併發症發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