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衛健委倡議:滅蚊防蚊避蚊 大家一起行動

8月13日,市衛健委發出倡議,基孔肯雅熱可防可控,防治工作以防蚊隔離和對症治療爲核心。爲築牢公共衛生安全屏障,全市8月至10月集中開展以滅蚊、防蚊、避蚊爲重點的愛國衛生運動。

蚊蟲是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的主要傳播媒介,積水是蚊蟲孳生的“溫牀”。市民要主動參與衛生大掃除,開展“翻盆倒罐”行動,全面清理各類積水和垃圾,杜絕蚊蟲產卵繁殖。要及時清除天台、陽臺、地下室、庭院等區域的積水容器;暫時閒置的容器需翻轉倒放,防止積水;花卉市場等場所的室內外水生植物,需每3天至5天更換一次清水;及時清理飲水機水槽、泡菜壇沿、寵物飲水碗、洗衣機底座、拖布池等易積水部位。小區物業人員、社區工作人員要及時清理水坑、溝渠、下水道、沙井、地下車庫、垃圾收集點、綠化帶內的積水和雜物;填平窪地,堵塞樹洞、石洞,消除蚊蟲棲息空間;定期檢查並修復漏水的水管和水龍頭,避免因漏水形成積水。

針對成蚊和蚊子幼蟲,需採取以環境治理爲主、其他措施爲輔的綜合防控手段。其中,物理措施包括安裝紗門紗窗,就寢時使用蚊帳;下水道、排水溝、陽臺、空調冷凝水出水口需安裝防蚊閘或防蚊曲管,防止蚊子進入或產卵;可使用電蚊拍、滅蚊燈消滅成蚊等。化學措施包括鼓勵社區(村)、單位在公共區域積水處投放殺幼劑、緩釋劑等滅蚊藥物,並定期對綠化帶、下水道、垃圾堆放點等蚊蟲孳生重點區域開展消殺;室內可使用蚊香、驅蚊片等。

在個人防護方面,要儘量避免在伊蚊活動早晚高峰時段前往草叢、樹蔭、河岸等蚊蟲密集區域;戶外活動時,建議穿着淺色長袖衣褲,減少皮膚暴露,並在裸露皮膚及衣物上塗抹含避蚊胺、驅蚊酯等成分的驅蚊劑。市民旅行前,需查閱目的地的健康通告和警示信息,瞭解是否存在基孔肯雅熱疫情或高感染風險,科學規劃行程,做好個人防護。

市民應密切關注自身及家人健康狀況,若出現突發高熱(39℃以上)、關節劇烈疼痛、皮疹等症狀,要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醫生近期旅行史和蚊蟲叮咬史,以便及時診斷治療。各社區、單位要加強基孔肯雅熱疫情監測,一旦發現疑似病例,立即向衛生健康部門報告,確保“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及時阻斷傳播鏈。(記者 劉濤)

來源:太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