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設立主權基金 再等等

針對設立主權基金,行政院已召集相關部會開過兩次會議,目前財源、監管仍是最大歧見所在,部會都認爲應審慎處理,妥善規劃後再成立,設立主權基金要再等等。據悉,政府將借鏡新加坡、南韓等成功範例,也不排除實地考察。

賴清德總統在520就職週年記者會上,首度公開宣示臺灣將成立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投資平臺。行政院已於5月23日、6月20日召開兩次會議,方向上仍以設置專法爲主,財源仍在盤點。

卓榮泰先前表示,依照臺灣目前科技能力及國家財政能力,政府有機會積極討論未來主權基金如何設置、規模多大、財源何來、如何管理等議題,進而朝向透明化發展,讓全民參與,投資標的也包括國內、外資產。

對於主權基金財源如何籌措、規模要多大,據悉,部會之間仍有歧見。例如央行嚴守不能無償撥用外匯存底的底線;財政部、主計總處可運用的政策工具,包括舉債、歲計賸餘等,但都必須要非常謹慎使用。

針對主權基金,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認爲,全球已有多元主權基金模式,包括俄羅斯、挪威、南韓與新加坡等,臺灣可據此發展自身策略,主權基金可支撐高附加價值投資與產業升級,維護經濟安全與就業機會。

王健全建議,臺灣擁33兆元保險資金與每年逾1兆元超額儲蓄,若能透過發行公債、整合外匯存底與民間資金,可作爲初期籌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