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對等關稅降幅大 經貿辦:8/7非談判截止日、會持續協商

▲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經貿談判辦公室顏慧欣副總談判代表談論關稅。(圖/記者黃國霖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美國將對臺灣課徵20%的對等關稅,預計8月7日實施。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發言人李慧芝以及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顏慧欣,今(6日)在行政院說明關稅及產業支持方案議題。顏說,臺灣稅率從32%到20%,在臺灣之前的貿易逆差國中,只有歐盟取得的稅率優於臺灣;且7日並非臺美談判截止日,後續將持續與美國協商。

經貿辦副總談判代表顏慧欣說,目前預計在8月7日生效的20%稅率只是暫時性的關稅,臺灣在7月31日有獲得美國的通知,臺美之間還沒完成總結會議,是持續跟美國進行協商的國家,所以先給臺灣在8月7日實施20%暫時性關稅,會持續進行協商,所以8月7日也不是臺美關稅的截止日。

顏慧欣指出,臺美貿易逆差非常大,因此美國一開始給了32%的關稅,經過談判團隊努力後談到20%,在臺灣之前的貿易逆差主要國家,只有歐盟取得的稅率優於臺灣。其他日本、韓國的稅率雖然只有15%,但日韓兩國對美的貿易逆差,是小於臺美之間的,這也說明談判團對非常努力,但這個談判也確實非常艱辛。

至於各界關切,爲什麼臺美的談判還沒進入總結性的討論?顏慧欣說,最重要的就是,臺美之間的貿易逆差主要來自資通訊產品,爲了可以同步處理臺美供應鏈合作,還有跟資通訊產品有關、半導體後續的一些232調查問題,所以臺灣努力的爭取,希望可以在對等關稅的談判裡面,一併討論後續像半導體232調查。

顏慧欣說,因爲這樣的考量,談判團隊在總結會議上持續去爭取,實際上也有利於臺灣未來在AI產業的佈局,跟美國持續在高科技領域合作,長期而言是一個互補互利的目標,這對臺灣的整體經濟戰略跟國家利益上,都是一個正向的發展。

龔明鑫則提到,現在有一個暫時性關稅20%出來了,會再做衝擊估算、因應對策要不要調整。臺灣8月1日關稅降到20%,下降了12個百分點,對國內產業的衝擊程度少掉了一半,因爲臺灣的下降幅度比其他國家大,「總體面的一些影響,但仍有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