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塑錯過AI浪潮?專家曾建議買下「快破產公司」:否則早翻身
臺塑集團佈局受關注。圖/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全球焦點都集中在人工智慧(AI)領域,沒沾上邊的企業恐喪失大好機會,臺塑第三季每股仍虧損0.09元。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他曾建議臺塑買下一度瀕臨破產的NuScale,能借此轉型爲全方位電力供應商。
謝金河表示,隨着輝達、超微、博通、安謀等企業股價飆升,以及數據資料中心如長江大浪般快速建置,AI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產業格局。OpenAI執行長奧特曼更成爲科技界的矚目焦點,象徵着新時代的產業動力。
然而,多數人可能忽略了投資AI資料中心其實是在投資算力。謝金河強調,從Hopper晶片到Blackwell,從B100、B200到GB200、GB300,資料中心與超級電腦的進化,帶來的不僅是運算力提升,更對電力供應提出挑戰。
雖然OpenAI尚未上市,但執行長奧特曼掌舵的小型核能反應爐公司OKLO,去年上市募集資金8.5億美元,今年股價從5.36美元飆升至186.96美元,市值高達274.78億美元。OKLO雖尚無營收,但已取得美國空軍與國防部訂單,並與Switch、Equinix、Vertiv簽訂長期合約,未來市場想像空間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小型核電研發最早起步的公司是NuScale,該公司一度瀕臨破產,股價最低跌至1.88美元。謝金河曾建議臺塑總裁王文淵將其納入,作爲臺塑轉型全方位電力供應商的核心,但當時未被採納。
謝金河分析,臺塑過去以石化產業整合上下游爲優勢,並在電力多元化上佈局,包括風力、太陽能、液化天然氣與核能,打造完整能源版圖,若未來能針對AI資料中心供應電力,臺塑將在新世代數據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然而,至今相關佈局仍未有實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