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女足被迫抽血數年 醫師曝重複抽血恐釀這些風險

心血管外科醫師、臺灣基進臺北市黨部主委吳欣岱。圖/引用自吳欣岱臉書

臺師大女足遭爆選手被以扣學分威脅配合研究抽血案,時間長達數年。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臺灣基進北市黨部主委吳欣岱則以醫學角度認爲,這起事件對學生身體上的傷害,是重複抽血對血管的破壞。

吳欣岱說,若一天抽三次血,在血管、皮下組織、皮膚製造傷口,抽血完壓迫止血,又可能把血管給壓扁了,後續血栓、血管炎、瘀血的狀況都有可能造成風險。

此案被爆出後,臺師大校園霸凌防制委員會建議將周姓教練予以解聘2年,但校方教評會審議卻未解聘,而是做出不予晉薪等5項懲處。吳欣岱在臉書說,IRB(人體試驗審查委員會)對於抽血量的限制,通常會根據受試者的身體狀況(如成年人 vs. 兒童)、抽血頻率,以及整體研究設計來規範。各機構的IRB可能略有不同,美國常用的參考值是8周內不得超過500mL。

身爲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吳欣岱提醒,這起事件對學生的身體上的傷害,是重複抽血對血管的破壞,後續血栓、血管炎、瘀血的狀況都有可能造成風險。至於對於周姓女足教練先前親筆道歉信,吳欣岱則說,她看了覺得有夠超級沒誠意,看了會火冒三丈的那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