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改造圓環 事故率降3成5
傳統圓環 何去何從 製表/地方社會中心
臺南市有十五個圓環,多是日治時期設立,隨時代演進,車流量變大,圓環成交通瓶頸及易肇事路段,市府六年前啓動圓環改造,引進標線導引車輛進出,透過道路重新設計分配人行車行空間,其中歸仁圓環改善後,交通事故及受傷人數下降三成五,市府持續推動其他圓環改善。
配合鐵路地下化,臺南火車站前圓環將改造;東門城圓環呈不橢圓形、無號誌管制,肇事率偏高,也會着手改善。
臺南市交通局強調,圓環拆不拆見仁見智,臺南目前對圓環改善以標誌、標線與管制爲優先,除非無法有效降低事故,拆除圓環是最後的考量。
臺南市交通局指出,歸仁圓環位於一八二線道路上,是連結仁德、關廟、龍崎及市區重要交通匯集點,周邊行政中心、賣場林立,原本週邊人行道未完整串聯、車輛進出圓環秩序混亂、路邊違停影響行車等亂象,市府重新規畫交通動線,成爲全市首個圓環改善示範案例。
新營圓環銜接中山路與中正路兩條主幹道,圓環空間過大且無車道分線,機車直接從外車道橫向切換車道,常與汽車交織險象環生,市府將把圓環車道採渦輪型配置,預計明年施工。
高雄市左營舊城南門圓環共有六個路口交會,因行車動線複雜,今年已發生十六件事故,其中九件有人受傷,市府下月將拆掉圓環,改爲十字正交路口。
另外,爲解決多路口交通動線複雜問題,高市交通局去年從三多商圈開始推動標線型圓環,至今已完成四處。高市交通局說,未來會持續找適合地點推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