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關稅戰!恐衝擊茶葉外銷 茶農樂觀:也許是轉機

▲美國加徵關稅,農糧署與茶商召開座談。(圖/記者唐詠絮攝)

記者唐詠絮/彰化報導

美國加徵關稅對臺灣茶產業的影響,農業部農糧署今日在彰化召開中部茶產業說明會,並與業者共同探討應對策略。會中,一名來自南投百大青農指出,臺美關稅問題已讓客戶端多持觀望態度,然而,美中貿易戰的背景下,臺灣茶產業或許迎來了難得的轉機,可以藉此機會強化臺灣茶與中國茶的差異化,拓展市場。

▲美國加徵關稅,農糧署與茶農及業者閉門座談。(圖/記者唐詠絮攝)

農糧署副署長黃昭興率領相關單位出席說明會,與臺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張曉麗、地方農會及茶產業代表等齊聚一堂,傾聽業者心聲。黃昭興表示,臺灣茶葉作爲重要的外銷農產品,去年整體出口總值高達新臺幣24億元,其中對美出口金額約7億元,佔約3成。

面對美國加徵關稅的挑戰,黃昭興認爲,這對臺灣而言既是危機也是轉機。目前,臺灣茶葉進口美國市場佔比約3%,而中國大陸則佔12%。然而,由於中國大陸關稅提高,臺灣茶葉的競爭力相對提升。此外,臺灣禁止進口中國大陸茶葉,若要進口其他國家茶葉,則須檢附產地證明。爲防範中國透過臺灣洗產地,政府將加強產地查覈,確保臺灣茶的品質與信譽。

▲美國加徵關稅,衝擊到茶葉外銷。(圖/記者唐詠絮攝)

爲協助茶產業應對關稅衝擊,政府已提出3面向、6大措施,包括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擴展國內外市場,共計投入180億元經費。同時,農業部也成立產業通報平臺,滾動檢討因應措施,以掌握關稅對產業的實際影響。

臺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張曉麗指出,目前尚未接獲短期內出口有立即性損失的報告。然而,透過這次美國關稅問題,廠商也意識到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風險。她也提到,開拓其他國家市場可能面臨國際認證、檢驗成本等困難,希望政府能給予補助與支持,協助廠商提升品質,增強競爭力。

來自南投縣名間鄉的唐姓茶葉供應商表示,臺灣輸美商用茶以紅茶、綠茶、青茶、烏龍茶等爲主。短期內,關稅的影響尚不明顯,但長期來看,若關稅持續提高,末端成本增加,客戶端販售單價又無法提高,客戶端可能轉向其他國家尋求更便宜的原物料。

▲美國加徵關稅,農糧署與茶商召開座談。(圖/記者唐詠絮攝)

榮獲農業部第7屆百大青農的黃立倫表示,面對臺美關稅問題,臺灣茶產業面臨挑戰,但也蘊藏着轉機。透過政府的協助與業者的努力,臺灣茶產業應可藉此機會提升品質、拓展多元市場,並強化臺灣茶的品牌形象,在全球市場中站穩腳步。農糧署強調,中部爲臺灣主要茶區,將持續與業界、公協會密切溝通,針對業者建議滾動檢討輔導措施,並建立出口訂單與市場資訊平臺,隨時啓動應變機制,穩定產業發展。此外,農業部已於4月8日啓用「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農業部門」諮詢專線(0800-528-989),提供業者即時諮詢服務,服務時間爲週一至週五上午8時30分至下午6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