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徵大陸茶葉關稅 臺灣茶業者稱「轉機」:可趁勢推廣
農糧署今(18)日在中區分署舉辦因應美國實施對等關稅茶葉產業座談會。(葉靜美攝)
我國茶葉出口中,近年以美國爲最大宗,佔比達3成,美對臺關稅勢必對茶出口造成衝擊,農業部農糧署副署長黃昭興今(18)日與中區茶產業等相關代表座談,宣達政府相關因應措施,業者認爲美對臺關稅若拉高,進口商可能轉單影響臺灣茶產業,也有業者認爲大陸關稅更高,臺灣可趁機推廣,對臺灣而言是轉機。
農糧署今(18)日在中區分署舉辦因應美國實施對等關稅茶葉產業座談會。(葉靜美攝)
黃昭興表示,臺灣茶葉去年出口值約24億元,其中以輸美最多,佔有約3成、約7億元,美市場對我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市場,國內主要生產高端精緻茶,目前銷美茶葉部分,主要爲商業用茶,因此對國內茶農影響並不大,
黃昭興說,就臺輸美茶葉,僅佔美國市埸場約3%,中國大陸則佔有12%,而中國大陸被課關稅又更高,因此這波關稅衝擊對臺灣是危機也是轉機;目前臺灣禁止中國大陸茶葉進口,若要從其他國家茶葉進口也須檢附產地證明,爲防範中國大陸透過臺灣洗產地,會加強產地查覈。
黃昭興表示,美提高關稅,對國內產業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農業部針對國內產業部分,提出「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有3大面向、6大措施,給予產業相關金融支援、輔導產業升級及協助拓展國內外市場等的協助,並投入180億元經費協助產業;爲掌握關稅對產業影響,農業部也成立產業通報平臺,滾動檢討因應措施。
臺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張曉麗表示,美國在2021年成爲臺灣出口茶業佔比第一名,美國關稅問題讓廠商意識到單一市場的風險,但推動其他國家市場則可能面臨國際認證、檢驗成本等困難,希望政府給予補助與支持,廠商也藉此提升品質、增加競爭力,她也表示,目前尚未接獲廠商回報短期內有立即性損失等狀況,因關稅仍有可能變動,公會會持續進行觀察。
來自南投縣名間鄉的唐姓茶葉供應商說,臺灣出口美國的商用茶以紅茶、綠茶、青茶、烏龍茶等爲主,目前增加的關稅部分由美方貿易商承擔,5月要出口美國的茶葉仍正常出貨,但若之後美國提高關稅到20%,影響客戶利潤,就可能往阿根廷等其他國家尋求更便宜的原物料。
同樣來自名間、身兼茶商與茶農身分的黃先生說,4月正是春茶製作期,也是出口的空窗期,美國關稅變化目前還看不出影響程度,因許多外國消費者不清楚中國大陸茶葉與臺灣茶差別,美國這次加徵中國大陸關稅,拉近中國大陸茶葉和臺灣茶成本,他認爲可藉機推廣臺灣茶,對臺灣而言是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