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20%關稅衝擊 經濟部祭4大措施:7日已開放受理申請
經濟部次長何晉滄表示,強化韌性特別條例修正,匡列上限調高至5900億元,其中增加的200億元預留爲對產業的支持額度,將視情況啓動。記者林海/攝影
臺灣與美國的對等關稅還在談判中,產業界關注稅率能否進一步往下,但對產業的衝擊已經發生。經濟部也提出支持方案,產發署副署長鄒宇新今日表示,包括解決資金週轉困境、提升技術能量、加強海外市場佈局等面向的四大支持措施,8月7日起已經全面受理申請。
經濟部表示,一個星期以來,在爭取海外訂單補助方面,已經有107家企業申請;企業受關稅影響、營收減少10%以下的中小額貸款,則已經有9件申請案,申貸金額1.2億元,至於在研發轉型補助方面,也有4家送出申請,而只要客戶受到美國關稅影響,都能申請。
對於外界批評對等關稅稅率疊加,經濟部次長何晉滄表示,MFN(最惠國待遇)是美國對全球國家產業一致性的關稅,除非有籤自由貿易協定,否則基本稅率就是MFN,而對等關稅則是MFN爲基礎再疊加。
何晉滄解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中,農工產品平均稅率3.3%,其中工業產品稅率爲3.1%,農業產品爲5%,更有82.5%出口到美國的工業產品爲0%,稅率5%以下的佔9成以上;而在MFN中,稅率較高的爲紡織成衣、自行車,稅率在10~25%之間,但出口金額佔比極低。
何晉滄表示,行政院今天也通過強化韌性特別條例修正,匡列上限調高至5900億元;第一階段先編列5700億元,增加的200億元經濟部也預留爲對產業的支持額度,將視情況啓動。
何晉滄指出,預留的200億元將用在對等關稅加MFN稅率較高的產業,或是與競爭對手國相比稅率較高的產業,加碼如參展補助金額、研發補助金額等輔導措施,也鼓勵產業汰換、採購國內機器設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