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集團2024年淨利暴跌超九成 子公司接連暴雷 明星大單品銷量失速難撐大局

在2021年國藥集團入主後,中醫藥企業太極集團(600129.SH)迅速駛入業績增長快車道,歸母淨利潤兩年間翻了2.35倍。然而就在外界以爲太極集團業績將繼續騰飛時,公司卻在2024年突然踩下業績增長的急剎車。據太極集團近期發佈的2024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收123.86億元,同比下滑20.72%,歸母淨利潤僅爲2665.27萬元,同比驟降96.76%。

證券之星注意到,就在年報披露前夕,太極集團突然發佈了一則子公司補繳稅款公告,旗下兩家子公司需補繳稅款及滯納金共計約1億元。短期看,該補稅風波令公司本就嚴峻的業績雪上加霜,長期看,因稅務合規問題,是否會影響涉事子公司參與國家集採,仍待進一步觀察。拋開這次負面事件,太極集團曾提出力爭在"十四五"末實現營業收入500億元的目標,今年已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但面臨2024年核心產品藿香正氣口服液銷量大幅下滑,近十年來研發成果和產品儲備近乎停滯的現狀,公司似乎距離前述目標正愈發遙遠。

西南藥業子公司被列入集採黑名單

公告顯示,涉及補稅的企業爲太極集團的控股子公司西南藥業和公司全資子公司中藥材公司,其中西南藥業需補繳稅款約8000萬元;中藥材公司需補繳稅款及滯納金約2000萬元。儘管太極集團表示此次不涉及行政處罰,但此番稅務風波不僅使上市公司2024年的業績進一步承壓,涉事公司後續的產品銷售情況是否會受到影響,也有待觀察。

證券之星瞭解到,西南藥業於2003年併入太極集團,該公司是中國西南地區唯一的麻醉藥及精神類藥品定點生產企業,其有500多個生產批文,擁有益保世靈、洛芬待因緩釋片、散列通、芬尼康、美菲康及涵蓋各個治療領域的普藥產品。

西南藥業近年的盈利情況並不穩定。2021年,西南藥業淨利潤爲虧損2.13億元,2022-2023年剛企穩至2.1億元,2024年又陷入1億元虧損。值得注意,稅收合規是國家集採的硬性門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第二十二條,參與政府採購(含國家集採)的供應商需滿足"有依法繳納稅收和社會保障資金的良好記錄。"這也意味着,若西南藥業後續的信用評級下降,進而影響其在集採中的綜合評分,未來中標資格或被短期凍結。

證券之星注意到,2024年年報中,太極集團還披露了西南藥業於報告期內撤回了縮宮素注射液的一致性評價補充申請。而在2021年至2023年,公司未有研發項目取消或藥(產)品未獲得審批情況。

事實上,太極集團近期遭遇的合規風波並不止於此。據瞭解,在第十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中,間苯三酚爲該批次集採中競爭最激烈的品種之一,35家參與競標的企業中僅有9家中標,最終智森生物苯三酚注射液在第十批國採中以0.22元/支價格中選。今年3月17日,四川省藥監局發佈的監督檢查通告,智森生物未能對受託生產企業生產過程進行有效監控,受託生產企業太極製藥部分批次產品關鍵生產過程出現偏差,未按規範要求開展偏差處理,綜合評定結論爲不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要求。

國家組織藥品聯合採購辦公室同日發文,決定取消智森生物間苯三酚注射液中選資格,同時將智森生物和太極製藥列入"違規名單",暫停2家企業自2025年3月18日至2026年9月17日參與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活動的申報資格。

證券之星查詢發現,太極製藥爲西南藥業的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爲74.65%。而孫公司被列入集採黑名單,不僅影響上市公司業績增長,也給太極集團的品牌聲譽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王牌產品風光不再

即便拋開稅務風波,太極集團的業績還是亮起了紅燈。公司今年1月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4年的歸母淨利潤和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大幅下滑:80.98%和82.67%。公司解釋稱,受2023年同期高基數及部分產品社會庫存較高的影響。與此同時,公司的營收從雙位數增長驟降至20.72%的斷崖式下跌,公司解釋稱主要系受醫藥行業政策影響核心產品銷售下降所致。

太極集團旗下三大核心業務板塊分別爲:醫藥工業、醫藥商業和中藥材資源。2024年,公司來自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的收入分別同比下降32.25%和9%,顯然醫藥工業板塊出現了明顯的失速。據瞭解,醫藥工業主要生產中成藥和西藥,其中藿香正氣口服液是醫藥工業板塊的明星大單品。作爲傳統的防暑藥物,藿香正氣近年受益全球氣溫變暖迎來熱銷,其年收入從2021年的9.2億元飆升至2023年的22.71億元。然而在在2024年,太極集團未具體披露該大單品的收入情況,不過從銷量側看,2024年公司太極藿香正氣口服液10ml×10支×70盒的銷量爲9236.79萬盒,同比下滑35.34%,產量更是腰斬51.2%。

庫存隱憂早在2021年就已埋下。證券之星注意到,2021年至2023年,太極集團的藿香正氣產品庫存激增。以10ml×10支×70盒的規格爲例,公司前述各期的庫存量分別同比增長:78.06%、32.49%和112.30%,且庫存增速持續高於同期銷量。而在2024年,該產品的庫存量出現了負增長,爲同比下降20.81%,印證市場需求透支與渠道庫存出清壓力。

儘管太極集團在2023年年報中曾披露,2023年度非處方藥排名中,藿香正氣口服液榮獲"中成藥•感冒暑溼類"第一名。但並不意味着依靠這款明星單品公司就可以"高枕無憂。"一方面,藿香正氣市場近年涌入越來越多的廠商,公司的明星單品如今面對超600家競品廠商圍剿。另一方面,雖然2021年國藥集團入主了太極集團,但公司"重營銷輕研發"的導向短期內較難改變,2022年至2024年,公司三年合計研發費用約爲6.2億元,不足同期合計131.53億元銷售費用的1/20。

對比年報數據可以發現,2012年,公司在年報中提及"近10年來,成功研發新藥40個、獲國家新藥證書32個、生產批件65個、臨牀批件16個"。而在2024年年報中,公司的相關表述爲"近20年來,公司科研成果豐碩,成功研發新藥40餘個、獲國家新藥證書30餘個、生產批件70餘個、臨牀批件20餘個。"自2012年以來新藥研發成果近乎停滯——近十年僅新增10個生產批件、4個臨牀批件,顯然公司沒有培育出與藿香正氣同等量級的大單品。

證券之星注意到,公司其他產品線同樣喜憂參半:複方對乙酰氨基酚片銷量暴跌54.7%,急支糖漿與鼻竇炎口服液雖現微增,但能否持續存疑。站在"十四五"收官節點,距離500億元營收目標僅剩一年,而2024年營收不足124億元,太極集團正面臨從產品斷層到市場份額流失的全方位挑戰。(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