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泄密國安危機? 前工程師曝「3原因」:羅唯仁案非常棘手
▲臺積電前副總羅唯仁被懷疑帶槍投靠。(圖/取自工研院)
記者許力方/綜合報導
臺積電再爆泄密案,前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退休後,回鍋英特爾擔任研發副總,被懷疑拿着大量2奈米等先進製程資料「帶槍投靠」,外界高度關注是否涉及國安,臺北市議員、前臺積電工程師曾獻瑩認爲,有3個原因使得這起事件高度敏感,可能動搖臺美關係及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穩定性,屬於國安層級問題,情勢相當棘手。
曾獻瑩分析,第一點,由於羅唯仁身爲臺積電副總級主管,掌握大量先進製程技術關鍵細節,若泄密,不只是臺積電內控問題,更可能削弱臺積電的競爭優勢,甚至牽動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導地位,屬於觸及國安層級問題的重大危機。
其次,此案牽涉的英特爾,雖與臺積電有合作,但因近期接受輝達(NVIDIA)50億美元投資,同時也成爲了晶圓代工的重要競爭者,案件處理,還需考量臺積電與重要客戶輝達的合作關係,使得事件更加敏感。臺積電在處理此案時,必須考量三方關係。
▲臺積電與重要客戶輝達合作關係成爲此案棘手原因。(圖/記者林敬旻攝)
最後一點,更復雜的是,川普政府對英特爾的支持,將英特爾視爲美國半導體復興關鍵,投入了20億美元資金扶持,而臺積電主要營收都來自美國客戶,顯示此案可能牽動臺美政治、產業戰略與國際關係。若臺積電採法律行動,勢必面臨「是否得罪美國或川普」的多重壓力。
曾獻瑩指出,事件牽扯到美國的政治敏感性,川普近日才說「臺灣偷了美國晶片產業」,臺積電若採取強硬措施,可能被視爲對川普的打臉,面臨與美國政府及川普的直接對立,增添更多不確定性。此案涉及臺美關係、半導體產業關係與政治因素,使得情勢遠比以往復雜得多,臺積電如何處理恐怕會相當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