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南京廠豁免遭撤 外資圈:短期營運承壓、長線影響有限

▲臺積電。(圖/記者高兆麟攝)

記者陳瑩欣/綜合報導

美國政府決定自2024年12月31日起,撤銷臺積電(TSMC)位於中國南京的晶圓廠「已驗證終端用戶」(Validated End User,VEU)資格,未來美系設備將無法再免審覈直接運往該廠,外資圈關注其對臺積電營運與資本支出的影響,不過普遍認爲短期雖承壓,但長期影響有限。

外資普遍認爲,這項政策短期內將對臺積電南京廠營運造成壓力,惟對集團整體營運與獲利能力的長線衝擊相對有限。根據晨星資深股票分析師Phelix Lee表示,臺積電南京廠約佔集團總產能3%,營收貢獻更低,主要生產16奈米與28奈米等中階製程晶片,對獲利結構的影響有限。

另一方面,麥格理資本亞洲科技研究主管Arthur Lai指出,若美方許可審覈流程延遲,將可能導致晶圓廠在數月內面臨設備短缺、產線停滯的風險。爲因應政策變動,市場預期臺積電或將把部分原訂運往日本熊本新廠的設備調撥至南京,並在年底前加速備料。

儘管臺積電強調「將與美國政府保持溝通,致力確保南京廠持續營運不中斷」,市場仍關注美中科技脫鉤所造成的長期壓力。Saxo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Charu Chanana指出,美國此舉意在凍結中國先進製程發展,對外資在中國的半導體投資形成實質限制。

與臺積電同樣失去VEU資格的三星電子與SK海力士,也將被要求對每筆設備出口提出個別申請。美國商務部則表示,將傾向覈准有助維持現有營運的申請,但不支持擴產或升級技術,預估將新增1000件以上出口審查案。

儘管政策限制趨嚴,外資認爲臺積電南京廠定位明確,短期經營雖受干擾,但無擴張計劃,影響相對可控。反而中國本土晶片廠可能因外商出貨受限而受惠,後續臺積電是否調整中國佈局與資本支出,將成市場關注焦點。

。Saxo Singapore首席投資策略師Charu Chanana指出:「這並不關乎當前的利潤,而是意在凍結中國晶片產能的長期擴張。」

Charu Chanana警告,美方過度壓制可能適得其反,「每一道新限制都迫使中國加倍投注本土半導體創新。這場本意在限制北京的壓力,最終可能加速其實現晶片自給自足的步伐。」

花旗研究(Citi Research)分析師Kevin Chen指出,外商出貨受限後,中國企業可能迎來需求遞補的上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