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撤銷臺積電南京廠豁免!南韓晶片業重傷 影響一次看

美國政府近日宣佈撤銷三星電子、SK海力士以及臺積電在中國大陸工廠使用美國技術的特別豁免,未來相關企業必須逐案申請許可才能進行。此舉雖然對臺積電的衝擊有限,但對南韓半導體業卻是重大打擊。(圖/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政府近日宣佈撤銷三星電子、SK海力士以及臺積電在中國大陸工廠使用美國技術的特別豁免,未來相關企業必須逐案申請許可才能進行。此舉雖然對臺積電的衝擊有限,但對南韓半導體業卻是重大打擊。

此次措施並非僅針對先進製程,連成熟技術也被納入限制範圍。過去,部分企業可依「經驗證最終用戶」(VEU)制度,直接進口、維修與升級半導體設備;如今該管道被撤銷,意味着廠商要面臨更繁瑣、也更不容易通過的許可流程,恐拖慢中國工廠的運作效率。

從產能結構來看,南韓記憶體大廠的依賴程度遠高於臺積電。SK海力士在中國的DRAM產能佔全球約35%至40%,NAND更高達40%至45%;三星電子則有約30%至35%的NAND產能設於中國。相較之下,臺積電在南京廠的邏輯晶片產能僅佔全球一小部分,因此衝擊幅度相對輕微。

綜合外媒報導,政策短期內不至於讓工廠立刻停擺,但由於設備維修和零件替換勢必延誤,良率下降的風險將逐步浮現,進而可能加深全球記憶體市場的供應緊縮。對美國設備供應商而言,如科林研發(KLA)、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磊(Lam Research),需求減少恐帶來負面影響;然而,競爭對手受限之下,美光(Micron Technology)則有望趁勢獲益。

而針對此事,經濟部2日就美國取消臺積電南京廠「經驗證終端用戶」(VEU)資格提出五點說明。首先,經濟部指出,美方撤銷後,臺積電南京廠若要進口美國設備,未來將必須逐案申請許可,等於從原本的「綠色通道」回到逐一審批的模式。此舉勢必對南京廠未來營運的可預期性帶來影響。

其次,臺積電已對外表示,確實收到美國政府通知,南京廠的VEU授權將自2025年12月31日起失效。臺積電強調,將持續與美方溝通,並確保南京廠營運不受中斷。

第三,經濟部強調,除了臺積電之外,BIS上週也同時取消三星及SK海力士在中國的VEU資格,顯示此政策並非針對臺積電或個別廠商。考量臺美供應鏈緊密,未來國內業者仍須加強出口管制的法規遵循,才能維護自身權益。

第四,從產能分佈來看,三星約有兩成DRAM產能設於中國,SK海力士則高達四成。相較之下,臺積電在中國大陸僅有南京廠涉及BIS管制的16奈米產能,佔整體僅約3%,且比例仍在下降,對臺積電整體營運及臺灣半導體競爭力影響有限。

最後,經濟部重申,將持續與美國政府及我國半導體業者保持密切溝通,隨時掌握最新情況,並提供必要協助,以確保產業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