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加碼美國 童子賢:不能活在一個人的武林

臺積電擴大在美投資,業界擔憂臺灣半導體優勢流失。代工廠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對此給出18字評論,「要肯定臺積電的功力,要信賴魏哲家的智慧」,並強調臺積電不能活在「一個人的武林」,不能孤芳自賞。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認爲,國際化是臺灣國力的延伸。

童子賢今天出席風傳媒11週年社慶論壇,被問到臺積電擴大在美投資1000億美元(約新臺幣3.3兆元)的看法。他表示,本來已經聽到諸多意見,但意見分歧,他給18字答案:「要肯定臺積電的功力,要信賴魏哲家的智慧。」

童子賢說,這就像在棒球場,投手往往面對2好3壞而壘上有人,這時候投手的功力與膽識很重要;雖然鼓譟者衆,但他認爲要信賴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的臨場判斷智慧。

童子賢說,臺積電不能活在「一個人的武林」,不能孤芳自賞,不理不睬江湖風波。因爲在全球半導體長長的產業鏈中,會有諸多生態,而臺積電表現優異,是生態鏈中的優等生,也是臺灣的驕傲。但這不是一個人的武林,可以躲在「古墓派」的山林中獨自過活。

童子賢強調,在全球政治經濟生態丕變的今天,走出臺灣去佔據一個不錯的戰略位置,加強上下游的結盟,也廣結善緣鞏固自己地位,其實是一種「君子豹變」順應生態的選擇。

至於外界有一種論調,談到臺積電投資美國就等於掏空臺灣之說,童子賢直言那是太誇張的評論。他倒是擔心臺灣上下對矽盾的正面與負面迷戀,會加深臺灣經濟「荷蘭病」。

童子賢表示,臺積電在全球競爭中表現極佳,那是臺灣的光榮,但臺灣不能只有一個產品、一個產業,因爲孤注一擲於單一產業,就好像一座森林植物太過單一,容易有一榮俱榮、一枯俱枯的現象。

童子賢補充說,自己常提到荷蘭病這個經濟學名詞,感覺很對不起荷蘭,其實荷蘭值得尊敬之處在於是少數朝野團結,政治家、資本家、專業經理人、勞工一起團結,把病症解決得最漂亮,讓國家擺脫病症、恢復繁榮的國家。

童子賢也建議聽聽郭明𫓹、陸行之等分析師的專業意見,還有前臺積電研發處長楊光磊的意見也很中肯,不要聽政治名嘴的意見,因爲蹭流量的人很多,對產業的來龍去脈並不瞭解,只會越聽越糊塗。

施振榮今天出席「掌握智慧醫材國際化的契機」座談會受訪表示,大家都非常關心臺積電赴美投資的大規模,從製造的投資到封裝和研發中心。以他個人在臺積電擔任20年董事所見,整個國際化是臺灣國力的延伸,很明顯臺灣的能量遠超過臺灣這麼小的市場,在這麼小的地方,人力、土地、水電都沒有辦法支持臺商的能量,繼續爲全世界做出更具體的貢獻。

施振榮說,臺商的國際化從早期的勞力密集,到現在資本密集和腦力密集,到海外去代表臺灣的能量在全世界各地生根發展,借重國際上的市場、人才、土地、水電等。

針對臺積電將在美設立研發中心,施振榮表示,魏哲家昨天提到臺積電在臺灣的研發能量以萬人爲單位,在美國以千人爲目標,基本上最先進的技術都留在臺灣。

施振榮說,80年代日本是世界第一,但不願意做技術轉移,不願意投資到國外的技術,結果造成失落的30年,是很可惜的一件事,「產業空洞化」就是日本政治人物發明的名詞,他希望臺灣不要像日本一樣自守,以免未來發展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