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赴美投資「掏空臺灣」?童子賢:這是多慮了
童子賢受訪表示,臺積電擴大赴美投資被形容爲「掏空臺灣」,這種說法實屬過度憂慮。(張睿廷攝)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9日上午出席民衆黨「臺灣AI產業與能源政策的挑戰與展望」論壇。童子賢受訪表示,臺積電擴大赴美投資被形容爲「掏空臺灣」,這種說法實屬過度憂慮。
童子賢認爲,產業生產基地遷移有其專業考量,鴻海在中國鄭州擴大投資、廣達在上海佈局,外界並未因此認爲是掏空臺灣,臺積電赴美投資同樣不應被過度解讀。
針對擔任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要職,卻在民衆黨論壇發表演說的問題,童子賢迴應,臺灣有2300多萬人口,若內部都無法溝通,「如何對外與全球80多億人溝通?」他笑稱,跨黨派對話有助於討論公共政策,「對身心健康也有幫助」。
談及臺積電海外投資,童子賢說,產業基地選擇涉及市場、原料、客戶及技術佈局等因素,這是專業決策,與「掏空臺灣」無關。他舉例,施振榮曾長期擔任臺積電董事,對於臺積電擴大美國投資,施振榮亦不會將其解讀爲掏空。
童子賢表示,從個人立場來看,他當然希望臺積電能夠多投資臺灣,但人力、電力等供應狀況是企業必須考量的關鍵因素,這也是現實問題,不能只談理想。此外,對於臺灣能源政策,童子賢指出,臺灣高度依賴進口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氣等,儘管政府長期推動地熱開發,但目前佔比仍不到0.5%,遠不足以支撐能源需求。臺灣既然仰賴進口能源,應該思考最有效率的發電模式,以確保供應穩定。
童子賢指出,臺灣民衆長期享受低廉電價,這主要是政府透過補貼臺電來維持價格,但若未來臺電迴歸市場機制,這也應該列爲討論選項之一。能源政策不僅影響產業發展,也攸關臺灣長期競爭力,政府應該審慎評估最適合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