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版CBAM元年 明年啟動 繳費「還沒那麼快」

外界關注國內收取碳費,未來在歐盟CBAM的扣抵比例。聯合報系資料照

爲避免碳泄漏,臺灣正規劃臺版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環境部長彭啓明昨(24)日表示,今年研議產品碳排放量與試申報制度,預計明年上半年完備相關法規後,正式啓動試申報,展開「臺版CBAM元年」。

歐盟、英國、美國陸續釋出碳邊境調整機制修正方向與草案後,環境部也積極展開討論。環境部表示,目前正在與水泥、鋼鐵公會及相關部會、進口業者等單位討論,包含申報產品、碳排放量預設值、計算邊界等試申報細節,預計明年上半年制度完備相關法規後,正式啓動試申報,於2027年第1季申報2026年納管產品碳排放量。

臺版CBAM試申報制度規劃 圖/經濟日報提供

由於CBAM有被視爲其他國家貿易障礙的風險,環境部政務次長施文真表示,今年把這些法制作業的基本功完成之後,後續也會向WTO公開臺版CBAM資訊,讓各國瞭解。

觀察國際情況,歐盟CBAM今年底將結束過渡期、2026年開始計費、2027年購買憑證繳納,英國CBAM也預計從2027年計費,2028年提交報告後直接繳稅。至於臺版CBAM是否同樣也會在試申報兩年後開始繳費?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坦言「還沒那麼快」。

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表示,國際間CBAM制度,在過去這段時間有許多變化與進展,例如歐盟CBAM今年7月提出修正方向,預計將擴大涵蓋範圍至下游產品、健全反規避措施、明確電力排放計算規則等,臺灣也會密切注意未來是否會涵蓋到鋼鐵、鋁密集型下游產品,避免影響我下游產業出口。

外界關注國內收取碳費,未來在歐盟CBAM的扣抵比例。蔡玲儀指出,今年環境部拜訪歐盟,也針對碳價扣抵等議題交流,歐盟雖訂有第三國已支付碳價預設值措施,但目前仍未有細節,彭啓明強調,絕對不會讓國內企業面臨與歐盟CBAM和碳費重複繳費的情況。

美國參議員提出最新版本《外國污染費用法案》(FPFA),規劃針對來自碳排放強度較高國家的進口產品徵收費用,目前正在參議院審議。美方FPFA草案暫定的納管行業包括鋼鐵、水泥、鋁、肥料、玻璃、氫氣、太陽能、電池原料等八大行業,環境部也會持續關注發展,留意是否對臺灣鋼鐵、鋁、玻璃等行業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