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3歲參加工作,37歲官至副國級,2年後向華國鋒請辭,今何在?
引言
如今這個社會,如果想要幹出一番出色的成就,首先必須要有一定的學歷水平。雖說學歷並不能夠決定一個人的未來成功與否,但是沒有學歷很多職業都是連門檻都進不去的,更不要說是在專業領域大展宏圖了。不過,這樣的情況在某些歷史階段不是必須的。
比如說近代革命時期,很多優秀的黨內高級將領都是出身寒門,是在走上革命道路以後纔有了學習知識、提高思想的機會,最終成就了讓人民羣衆敬仰的功績。再比如建國之初的時候,工農階層涌現出來的一些勞動模範,雖沒有高學歷卻依然在仕途上取得了讓人敬佩的成就。就像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位原國家副總理,就是紡織女工出身。
01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走過來的長輩們,或許還記得曾經的那位女副總理,她就是吳桂賢。當時,她只有37歲,卻成爲讓人敬佩的副國級國家領導人之一。雖然她在任兩年就辭職了,但是關於她的事蹟與故事依然還在流傳着。多年過去了,當初的女副總理後來如何了?我們今天便來尋一尋她的足跡,感受她帶給我們的時代傳奇。
建國初期,我們國家的民生經濟相當落後,很多產業經過幾十年的戰亂早已經被破壞殆盡,或是早早地落後於西方各國了。雖然黨和國家想要儘快的提升經濟水平,由此制定了很多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政策,但現實的情況依然不容樂觀。經過努力後,一些對技術要求不是很高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漸漸興起,紡織行業就是其中之一。
02
西北國棉一廠是國內第一家國營棉紡織廠,曾爲當地的經濟發展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此後的幾十年間,這裡一直都是紡織業的一面旗幟。尤其是在建廠之初,這裡走出了數位全國勞動模範,如趙夢桃、吳桂賢等等。吳桂賢出生於1938年,河南鞏義人。她是國棉一廠剛興建時的首批招收到的女工之一,當時只有13歲。
按照規定,必須年滿16歲纔可以進廠,畢竟新中國早就不時興舊社會的童工了。不過,少女時期的吳桂賢有一股子不服輸的幹勁,愣是說動招工處的工作人員破格錄取了自己。她本就不是當地人,來到西北是爲了討生活,進廠前在親戚家做小保姆。因此,得到好不容易得來的工作機會,她非常珍惜,以高度的熱情投入工作,比同事們更能吃苦。
03
由於表現出色,她年年都被評爲單位的先進工作者,不到20歲就已經是班組的負責人了,還入了黨。當時,該廠出了一位全國勞模,就是前面提到的趙夢桃。吳桂賢對這個只比自己大幾歲的工友很是敬佩,也一直把她視爲自己的奮鬥目標。後來,廠領導將她調進了趙夢桃領導的工作班組,這爲她後來的進步奠定了更好地基礎。
1969年,黨和國家出臺政策,要從工農兵中挑選出優秀的人才提幹,年僅31歲的吳桂賢當選,去北京參加會議後被選爲中央委員。她熱愛紡織事業,也一直放不下和自己一起打拼的小姐妹們。即使後來當上了副總理,也始終割捨不掉這份特殊的情感。最終,她在39歲的時候向華國鋒主席辭去了職務,申請回到原單位繼續奉獻。
04
就這樣,吳桂賢又回到了國棉一廠,先後擔任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等職。80年代後期,廣東地區的改革開放腳步走在全國前列,爭取到了港資創辦紡織公司,於是當地政府領導專門組織考察團到陝西來學習國棉一廠的經營管理經驗。考察結束前,考察團力邀吳桂賢去主持經營管理工作。就這樣,她開啓了新的征程,在任六年前,爲該公司的發展經營做出了重要貢獻。
退休後,她依然停不下來忙碌的腳步,經常回西北地區視察調研,爲當地吸引外部投資積極牽線搭橋。從普通的女工到國家領導人,再從國家領導人迴歸工人身份,晚年成爲特區企業管理者。吳桂賢的一生從未停止“折騰”,但她始終堅定一個信念,自己永遠還是那個吳桂賢,一個普通的勞動者。
結語
時代的風波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但改變不了的是人內在的本質。吳桂賢是特殊年代的出色勞動者,她將一名勞動者的勤勞本分、踏實善良,詮釋得淋漓盡致。如今,我們也是在各行各業工作的勞動者,如果都能像她那樣不求回報的默默奉獻,那麼也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最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