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汪東興請辭副主席後,華國鋒也做了一個決定,令人敬佩

引言

1980年2月,一位國家領導人在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上作出了重要的決定——辭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職務,引得臺下一片譁然。這位請辭的領導人名叫汪東興,曾是毛主席身邊最得力、忠誠的警衛,在動盪時期主動承擔起了主持大局的重任,任職三年間爲恢復民生、社會正常秩序勤懇工作,獲得了廣大羣衆的一致讚揚。

還沒得衆人從汪老請辭一事中緩過神來,另一位重要領導人華國鋒也緊跟着宣佈自己決定辭去國務院總理等職務,對權力和地位絲毫沒有留戀之情。汪東興和華國鋒都是從革命年代走過來的偉大革命家,他們爲國家、人民所付出的一切衆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可爲什麼二人會在這一時期相繼選擇辭職,這背後又有什麼原因呢?

01

汪東興來自於江西弋陽,當別的孩子還在父母的懷中撒嬌、在學堂中捧着充滿油墨香的書本時,汪東興早早地出來打工賺錢,分擔家裡的經濟壓力。他的祖輩都是貧農出身,沒有爲家裡留下任何財富,即便如此還會受到地主的欺壓。直到他聽說一位名叫方誌敏的革命志士組建了一支起義隊伍,十來歲出頭的汪東興積極參與到其中,參加過多起農民暴動,推翻了地主豪強們的統治。之後汪東興便成爲了弋陽縣兒童團團長,一邊學習先進的革命思想,一邊解救弋陽的勞苦大衆。

1932年汪東興的活躍表現引起了黨中央的重視,年僅15歲的他被批准加入紅軍並轉爲共產黨員,小小年紀便隨軍四處作戰。跟隨紅軍作戰的這些年,汪東興軍事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練就了一身高超的本領,就算百步穿楊等絕技也不在話下。解放戰爭末期,汪東興被選爲毛主席的警衛,自那一刻起汪東興便暗下決心要保護毛主席周全,而這一信念他堅守了二十餘年之久。毛主席病逝後,汪東興被推選爲新一任的國家副主席,擔任警衛的這些年以來他也從毛主席身上學到了許多可貴的經驗,爲他的政治工作提供了不小的幫助。

02

另一位請辭的領導人華國鋒,他出生於山西省交城縣的工人家庭,同樣有着較爲悲慘的童年。華國鋒年幼時喪父,全靠着母親含辛茹苦地將他和兄長撫養成人,到學校中接受先進的思想教育。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華國鋒意識到國家、民族即將迎來最危險的時刻,他決定投筆從戎參與交城縣的抗日遊擊隊。華國鋒主要留守在後方根據地工作,建立起更加牢固、紮實的後勤保障體系,保證前線戰士們能夠得到充足的物資。

由於敵我實力相差懸殊,一部分將士產生了恐懼、消極的心理,這樣的情形讓華國鋒焦急萬分。他憑藉着出色的演講能力,一遍又一遍地爲將士們做思想工作,重新燃起他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激情。建國後汪東興也沒有停下奮鬥的腳步,曾舉家搬到湖南工作生活,親自到基層視察民情。有着工人階級身份的他十分了解勞苦大衆的需求,他完全捨棄了領導人的架子,與民同吃同住,用實踐解決了困擾當地百姓多年的問題。

03

1976年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是最爲沉重的一年,周恩來總理、毛主席等開國元勳相繼離世,威望最高的葉劍英元帥也因年事已高無法承擔起主持大局的工作。經過長期的討論、研究後,黨中央一致推選汪東興爲副主席,華國鋒則擔任主席、國務院等重要職務,這是二人自和平年代以來第一次協同工作。

華國鋒、汪東興二人都與毛主席有過長期接觸,他們的執政理念都受到了毛主席的深遠影響。此外兩位領導人都有着一絲不苟、踏實的工作態度,這也使得二人協同工作頗爲順利。

漸漸地,華國鋒和汪東興之間的關係備受廣大羣衆的讚揚,並將其稱爲“華汪體制”。在二人的緊密配合下,政府部門很快便恢復了正常運作,許多在特殊時期受到冤屈的無辜百姓都得到了平反,社會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不過令人惋惜的是,兩位領導人僅僅擔任重要職務不到三年便紛紛辭職,迴歸到平平淡淡的生活之中,從此深藏功與名。

結語

雖然只有短短三年,可這三年對於整個中國發展歷程來說尤爲重要,爲後續的穩定發展掃清了一切的障礙。感謝華國鋒和汪東興這兩位領導人爲國家所付出的一切,身爲後人的我們一定不會辜負革命先輩的期望,儘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