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官至副國級,22歲參軍,曾任軍區司令員,61歲被授上將,今74歲

引言

百年前的中國還在經歷着戰火與國家制度的更替,百年後的中國已經是繁榮昌盛之姿,這樣的時代鉅變離不開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浴血奮戰。因此,人民軍隊建設在新中國的創建與發展歷程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隨着新中國的建立,我們的人民軍隊也要隨着軍事鬥爭和軍隊建設的需要進行不斷地改革。目前已經經歷過了數次較大規模的改革,其中以1985年的百萬大裁軍規模最爲壯觀,影響最爲深遠。此次改革之後,原來的十一個大軍區縮減爲七大軍區。

01

七大軍區縱觀南北,橫跨東西。北方有瀋陽軍區、北京軍區、華北有濟南軍區、南方有南京軍區、廣州軍區、西部則是蘭州軍區、成都軍區。這其中,兵力最強的當屬北京軍區,但其它軍區也各自有着不同的特色與着重點。比如說瀋陽軍區的重武器裝備最完善,廣州軍區精通海戰,蘭州軍區防區較大。

相比之下,濟南軍區的轄區只有魯、豫兩省,僅相當於北京軍區的一半,但空戰方面卻排在靠前位置,從這裡走出來的飛行員很多,包括女飛行員在內。除此之外,濟南軍區還走出過不少的軍中高級將領及軍事領導人。如遲浩田、張萬年兩位原解放軍總參謀長都在這裡工作過。2012年,該軍區司令員範長龍將軍當選爲軍委副主席,官至副國級。

02

前面說到的兩位總長,都是山東籍,抗戰時期走上革命的道路,征戰南北,戰功赫赫,最後晉升爲上將,成爲人民解放軍的重要領導人也是情理之中。範長龍將軍則是遼寧丹東人,相比於濟南軍區,他在瀋陽軍區工作的時間更長。他出生於1947年,當時的東北地區即將走向解放,因此他也是新中國解放最早一批受益的老百姓之一。

不過,他的家鄉可是赫赫有名的英雄城市。早在抗戰時期,這裡就涌現出了很多優秀的抗日英雄,爲東北的和平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鮮血與生命。建國初期,朝鮮戰事掀起,百萬志願軍從丹東渡過鴨綠江奔赴戰場,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悲歌,這裡的朝鮮戰爭紀念館也留下了無數值得懷念的革命事蹟。生長在鴨綠江邊的丹東人民,骨血裡的英勇頑強令人敬佩,爲支援志願軍作戰送人送物。

03

範長龍在這樣一個充滿了血性的地方長大,從小也樹立了保家衛國的崇高志向。中學畢業後,他沒來得及參軍就趕上了當時的上山下鄉熱潮,於是響應國家號召到基層生產隊參加生產鍛鍊。1969年,他忽聞部隊開始徵兵,於是毫不猶豫地報名了。這一年,他22歲,相比於同時期的戰友來說已經是大齡青年了,但是這並沒有消退他的當兵熱情,而是更加地努力拼搏。

他參軍所在的部隊是陸軍第十六軍炮兵團,從普通戰士一路成長爲班長、排長、連長等職,用了13年的時間晉升爲炮兵團團長。在看似讓人羨慕的晉升速度之後,是他夜以繼日的作訓與參加任務。1995年,當兵24年的他成長爲第十六集團軍軍長,正式成爲一名軍中的高級指揮官,伴隨着他爲新中國強軍建設而做出的重要貢獻。

04

範長龍將軍在濟南軍區任職整整八年,61歲晉升爲上將,2012年補選爲軍委副主席,官至副國級。新時代的軍隊指揮官雖然不用時刻面對戰爭的挑戰,但強軍建設任務一點也不輕鬆。面對新時代的戰爭威脅與國際關係,軍隊建設所要面臨的壓力更大了。與此同時,軍隊內部的改革之路同樣任重道遠。

範將軍爲人清廉公正,始終用嚴格的紀律與標準要求自己,同時注重部隊的黨風廉政建設,要求軍隊領導幹部要保持純潔性,既要嚴於律己,也要約束好身邊的工作人員以及親友、子女。面對中美關係僵局,西方媒體的挑釁,他毫不客氣地迴應“我很不滿意”!並親臨南部戰區調研考察,激勵部隊時刻做好維護國家主權的戰鬥準備。

結語

強軍目標是新中國幾代領導人一直在努力拼搏的事業,範長龍將軍是這一事業的參與者、推動者,如今也已經將這一重擔交給了繼任者。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做好自己在時代中的角色與任務,那麼強國、強軍的目標就不再是夢想。如今,74歲的範將軍已經退休,但他依然在關注與關心着黨和國家軍隊的建設發展事業,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