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總工會:暖“新”添力基層治理

來源:蘇州日報

原標題:園區總工會通過一項項服務給“奔跑的心”打造溫暖的家,也讓“騎手”變幫手——(引題)

暖“新”添力基層治理(主題)

蘇報駐園區首席記者 董捷

吹蠟燭、切蛋糕、發放生日禮包……近日,在蘇州工業園區婁葑街道文萃路社區工會驛站,一場面向餓了麼、美團兩大平臺騎手的集體生日會準時舉行。同一天,普洛斯物流園司機之家二樓,幾名貨車司機與物流倉庫一線操作工也共同慶祝集體生日。

一天兩場集體生日會,是蘇州工業園區總工會貼心服務職工、情暖新就業羣體的生動寫照。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總工會精準問需於“新”、按需爲“新”服務,聚力凝“新”暖“新”、激活“新”力量,通過一項項直抵人心的服務給“奔跑的心”打造溫暖的家,憑藉一次次面對面的雙向對話引導新就業羣體融入黨建覆蓋圈、黨羣服務圈和基層治理圈,爲這片創新之城基層治理匯聚羣防羣治力量,助力打通城市治理循環末梢。

一個行業工會讓“奔跑的心”有了孃家

倒映在波光粼粼的金雞湖面,亞洲最大水上摩天輪“蘇州之眼”憑藉現代化、時尚感、國際範,成爲蘇州文旅當之無愧的“頂流”。3月下旬,就在“蘇州之眼”試運營的前一天,40名外賣騎手及家屬提前登上這座全球第八座迴轉式太空艙摩天輪,搶先體驗。

“你看那兒,我每天送菜的必經之路,一天要跑好多遍,都沒停下來看看,原來這麼美!下次一定帶娃來坐。”來自叮咚買菜的騎手鄭世超5年前從河南來蘇州從事外賣配送工作,很少有機會帶家人出遊。這次和妻子平生第一次乘坐摩天輪,他覺得意義非凡。30分鐘的高空體驗,歡聲笑語不斷,大家紛紛用手機拍照,定格美景和與家人互動的溫馨瞬間。

一次摩天輪之旅,一場忙裡偷閒的春日遊覽,是園區外賣行業聯合工會聯合各方鏈接資源,爲新就業羣體送上的一份心意。2023年6月,作爲園區3000多名外賣小哥的“孃家”,園區外賣行業聯合工會正式成立。當天,專注於新就業勞動者職業特點的園工暖“新”服務隊成立,讓面向“小、快、靈、閃”的一站式服務更加多元、更有質量、更爲精準。

覆蓋餓了麼、美團等外賣配送平臺企業的3051名外賣配送員,園區外賣行業聯合工會兩年來把工會的組織優勢轉化爲行業優勢,積極開展學歷提升、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社會治理、身心健康諮詢等多方面的教育培訓。去年,結合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休息日少、不可長途出行等職業特點,園區總工會爲他們打造了展示園區開發建設30週年風采特色的一日療休養行程。“目前,我們已向2000名外賣員、快遞員、貨車司機、家政服務員贈送職工互助互濟保障,向2000多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贈送免費體檢、健康理療服務,讓每一位奮鬥者都能在園區感受到家的溫度。”園區總工會副主席貢小靜這樣說。

一個暖“新”流動服務集市直擊“新”痛點

居民致謝牆安放着來自鄰里的“溫暖迴響”,小哥心願牆傳遞着他們的“生活心聲”;在愛心義剪服務區,叮咚買菜配送員劉道紅身着工作服,手持理髮推子,專注地爲同行們修剪髮型……近日,一場“五一‘騎’妙禮遇 致敬城市共建者”活動在斜塘街道舉行。斜塘街道總工會副主席金黎華說:“我們通過各種形式的關愛活動,並結合工會暖‘新’流動服務集市把特色服務送到新就業羣體身邊,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

工會暖“新”流動服務集市,是園區總工會面向新就業羣體推出的特色服務。“服務新就業羣體,必須弄清楚他們真正的需求在哪裡。爲此,我們委託社會組織首先在園區新業態的集聚地、大型商業綜合體等場所進行了8次走訪和需求調研。”園區總工會副主席孫錚表示,在面對面調研溝通的基礎上,園區總工會還依託互聯網開展線上調查和小哥微心願徵集,短短3個月就徵集到400多個微心願。

工作時間長、任務重,工作地點分散、流動性大,年輕有活力……在對這一羣體精準“畫像”下,一套一站式流動服務集市標準出爐,具體細化爲送溫暖、送文化、送健康、送法律、送便民服務等“八送”普惠服務。根據不同的新就業羣體特點,暖“新”流動服務集市推出的服務內容不盡相同:蘇州恆泰專場集市的服務對象主要爲建築工人,考慮到他們生活節儉,集市特別安排2名理髮師和修補師,提供免費理髮、修鞋、縫補衣服等服務;時尚舞臺專場集市的服務對象大部分爲女性導購員,鏈接了女性推拿師,還設置了婦女羣體喜愛的公益手工環節;雙湖廣場的外賣員、快遞員比較集中,集市特別設置了2名推拿師和2名理髮師……

冬送溫暖、夏送清涼,工會暖“新”流動服務集市讓服務和需求“嚴絲合縫”,也帶來了全社會對新就業羣體的關懷。流動集市每到一處,轄區企業、物業紛紛出力,在場地、桌椅、音響設施以及志願者參與等方面提供支持,營造出關注和服務新業態羣體的友好社會氛圍。

一支“急先鋒”化身基層治理好幫手

依託18家蘇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工之家示範點和省、市最美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爲新就業羣體打造溫暖的避風港;重點建設普洛斯物流園司機之家,爲貨車司機提供熱水熱飯、淋浴洗衣、法律諮詢、移動體檢等暖心服務……園區總工會以真心換真心,用服務換服務。一羣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從“騎手”變“幫手”,化身城市“移動探頭”,在基層治理中貢獻“新”力量。

每天出沒於各種餐飲店取餐,外賣小哥無疑是距離商家後廚最近的羣體之一。去年,園區總工會、園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園區網約配送行業黨委和園區外賣行業聯合工會,向園區外賣員發出一份倡議書,讓他們積極爭當食品安全“吹哨人”。“我們鼓勵外賣小哥主動觀察商家後廚衛生狀況,發現問題後可以通過12315平臺或金雞湖先鋒‘星騎士’模塊、食品安全工作站等平臺及時上報,不斷實現監管‘哨點’前移,助力市場監管部門精準監管。”園區外賣行業聯合工會王少潔介紹。

快遞小哥成垃圾分類宣傳員;外賣騎士當上社區“兼職網格員”;還有小哥主動參與環保行動,向居民派發垃圾分類宣傳手冊,一手送快遞,一手傳文明……憑藉“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園區的新就業羣體正在成爲基層治理的“千里眼”與“順風耳”。不管是入戶“隨口宣”、配送“隨手拍”,還是有問題“隨時報”、有困難“隨手幫”,他們在日常工作中隨時隨地爲社區治理提供助力,爲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從“治理對象”到“治理力量”,園區的新就業羣體,以腳步丈量民情,用行動傳遞溫暖。“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暖‘新’服務覆蓋面,創新服務新就業羣體形式,引導新就業羣體融入黨建覆蓋圈、黨羣服務圈和基層治理圈,以“新”力量打通城市治理循環末梢。”園區總工會主席陳欣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