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創新實踐調研行丨蘇州工業園區總工會利用數字技術全面掌握產業工人隊伍動態,精準指導“產改”

【工會創新實踐調研行】

原標題:蘇州工業園區總工會利用數字技術全面掌握產業工人隊伍動態,精準指導“產改”——(引題)

園區有個“產改數字化實驗室”(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黃洪濤 通訊員 孫錚

產業工人隊伍規模變化、離職原因分類、勞動糾紛高發類型,企業是否組建工會、是否簽訂集體合同……日前,記者在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產改”工作服務中心看到,一塊電子大屏幕上,實時顯示着園區產業工人隊伍的全景情況。

近年來,蘇州市總工會探索並指導蘇州工業園區總工會發揮牽頭抓總作用,打造“產改數字化實驗室”,利用數字技術全面掌握產業工人隊伍動態,科學精準指導“產改”決策,推動“產改”工作提質增效。

整合多維大數據資源

園區就業人口數量、技能人才數量,產業工人學歷、年齡情況……大屏幕上,各類數據實現表格化呈現,讓人一目瞭然。總體數據之外,還有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等園區重點產業分項數據。

“這是爲園區90餘萬名產業工人建立的全量基礎數據倉庫。建立產業工人隊伍數據統計、調查、監測體系,是深化‘產改’的重要舉措。”蘇州工業園區總工會主席陳欣說,針對產業工人隊伍底數不清、統計不精準等問題,蘇州工業園區總工會整合人社產業職工數據、經發委經濟大腦產業標籤、基層工會信息管理系統等多維大數據資源,建立“產改數字化實驗室”,通過數據駕駛艙方式實現產業工人信息和“產改”工作進展的可視化數據展示。

實驗室在整合園區勞動關係運行管理業務數據、園區經濟大腦企業數據標籤和園區工會工作基礎數據庫的基礎上,進行多維度的數據實驗和交叉分析。截至目前,實驗室已覆蓋工會、職工、產業、法人、勞動關係、心理健康監測、學歷覈驗等相關數據2955萬條,數據標籤132萬個,掌握90餘萬名園區職工的動態數據。

爲深化“產改”提供決策依據

目前,“產改數字化實驗室”開發了線上產業工人全景畫像、用工隊伍規模、產業工人監測分析、“產改”成效展示、“產改”試點“一企一檔”等10個主要模塊。

打開產業工人隊伍規模頁面,不僅有總體規模,還有高端製造與國際貿易區等4個分區產業工人隊伍規模,重點產業產業工人數量分佈、新興產業人數分佈,以及近年來產業工人隊伍總規模變化趨勢圖。此外,還有上市企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以及產業工人人數。

在產業工人監測分析頁面,寫明瞭建會企業近5年月均離職率、重點產業近5年離職率等情況,並且按照數量由高到低排序,寫明瞭產業工人離職原因、勞動爭議仲裁案由等情況。

“產改數字化實驗室”各模塊高效運行,可實現數據採集、分析智能化輔助決策,及時全面掌握產業工人隊伍的數量、技能水平結構、權益保障情況等信息,對企業人力資源整體現狀、優勢與不足等動態情況實施監測,建立多維度離職率監測和原因跟蹤分析,爲推動園區建設、賦能產業發展、深化“產改”提供決策依據和數據支撐。

“一企一檔”服務企業職工

通過實驗室提供的技術支撐,蘇州工業園區總工會實施企業勞動關係狀況監測與研判,定期發佈數據分析報告,對存在的問題與挑戰提出有針對性的指導與建議。

針對“產改”試點企業,實驗室還實行“一企一檔”,展示企業勞動合同期限分佈、學歷數量分佈、產業工人年齡情況等可視化結構數據,由平臺通過智能算法爲每家企業自動生成並推送個性化測評報告,分析其優勢和不足,提供改善建議。

“數據分析報告、測評報告很有參考價值,提供的數據信息對企業發展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三星電子(蘇州)半導體有限公司工會主席王建疆說。

“數字報告廣受企業歡迎,很多重點企業主動要求參與,希望藉助我們的數據信息爲企業發展提供指導。”陳欣說。實驗室還專門對企業開展集體協商工作情況進行統計,除了可以查看園區推動集體協商工作的相關實時業務數據外,還可以對企業集體合同簽訂情況進行統計、過期率管理和預警。

通過線上調研系統,實驗室定期生成約2000家重點企業、6萬~7萬名職工參與調研的和諧指數測評報告,從工作時間合規到人崗適配,從新技術應用挑戰到企業民主管理,精準把脈勞動關係和產業工人動態。截至目前,園區共創建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企業1家、省級和諧企業20家、市級和諧企業309家。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