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與溫度同頻共振

焊花飛濺的工地、童聲朗朗的托育園、熱火朝天的直播帶崗現場……今年上半年,吉水縣梳理的62個重點民生項目中,2個項目提前竣工,12個項目超進度推進,28個非工程類項目實現“雙過半”,交出一份既有建設加速度,更含服務暖心值的優質答卷。

在吉水縣“聚福·文峰壹品”棚改項目現場,即將交付的樓羣拔地而起。項目經理王正勝介紹:“通過‘掛圖作戰+並聯審批’,361戶徵遷居民可提前兩個月回遷。”這個投資12億元、總建築面積22.5萬平方米的項目,自去年1月啓動以來,項目已進入綠化收尾階段。“以前這裡又髒又亂,現在變成現代化社區。”看着家園日新月異,居民胡開生滿眼期待。

變化的不僅是棚戶區。在城南,年處理能力達20萬噸的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場主體結構已超前完工。這片曾經的“城市傷疤”,正蛻變爲環保產業基地。項目負責人龐金彪表示,項目投產後將有效破解建築垃圾圍城難題。

同時,雨污管網改造(新建污水管網9公里)和桂香園、博士苑等老舊小區改造也在加速推進,開工時間均大幅提前。吉水縣以開局即決戰的勁頭,將民生藍圖加速變爲現實,全縣梳理的62個重點民生項目正穩步推進。

在獲評“2024年度江西省重點建設托育機構”的縣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孩子們在溫馨的環境中快樂成長。該中心設施齊全,提供150個託位。“以前找托育要跑遍全城,現在家門口就有專業的,放心!”年輕媽媽唐秀玉感慨。

吉水縣將“一小”服務作爲重要民生工程,全力構建普惠托育體系。目前,全縣托育機構已達36家,提供託位1850個,每千人口託位數達4.62個,城市社區覆蓋率62.5%。

在城市的另一端,文峰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們正其樂融融。“周爺爺,該量血壓啦!”在護士的問候聲中,76歲的周爺爺笑眯眯地伸出手臂:“這裡環境好、服務貼心,每月1200元,比請保姆划算多了!”

吉水縣創新構建“1+8”縣域養老服務矩陣,將原有的19所公辦養老機構整合升級爲1個縣級社會福利院和8個鄉鎮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全縣16個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覆蓋率已達100%,一張更溫暖、更高效的養老網絡已然織就。

“直播間的家人們,今天帶大家看看吉水電子廠的生產線。”在吉水縣“就業之家”直播間,主播小陳正熱情推介崗位。屏幕另一端,剛畢業的大學生小李認真記錄着信息:“以前找工作要跑人才市場,現在刷刷手機就能投簡歷,太方便了。”

吉水縣的就業服務,正在因“數”而變。通過“吉水微就業”公衆號、“5+2就業之家”平臺,求職者可一鍵切換崗位推薦、簡歷投遞、政策諮詢。抖音“直播帶崗”活動累計吸引2.6萬餘人次觀看,幫助2400餘人達成就業意向。在嘉佰達電子的廠房裡,00後小夥王國華正熟練地操作着機器:“多虧了直播帶崗,讓我找到了滿意的工作。”

從老舊小區改造到智慧養老,再到就業服務……吉水縣讓每一項民生工程滿足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繪就幸福生活的新圖景。 (歐陽詩怡 記者 付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