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讓城市發展與青年成長同頻共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洪園

“雄安新區用真金白銀表達對人才的尊重和重視,這份支持不僅是物質層面的保障,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激勵。”5月18日,在雄安新區第三屆科技·人才·創新周活動現場,雄安國創中心科技有限公司先進光源研發總監柳興說,正是因爲有了這樣的環境纔可以心無旁鶩地投入科研,把理想紮根在這片新的‘熱土’上。

本屆雄安新區第三屆科技·人才·創新周以“聚雄才·創未來”爲主題,進一步聚焦“青年創新創業”,啓動活動同步舉辦了雄安青年人才發展大會。

在現場上,雄安新區集中發佈6家青年人才驛站、13家雄才會客廳,聚焦“安居+樂業”雙維度,爲青年人才打造全週期發展支持體系。

從安居到樂業的全週期保障

隨着第三批6家青年人才驛站上線,截至目前,雄安新區共有14家青年人才驛站。

雄安青年人才驛站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作爲雄才安居工程的核心載體,青年人才驛站服務實現了重大突破,將服務對象由應屆畢業生擴展至本科及以上在校生及畢業2年內未就業的畢業生,鼓勵更多高校學子來雄安感受新時代“未來之城”的發展脈動。

同時,除求職應聘外,首次將來雄安研學遊學、參加創新創業賽事納入人才驛站保障事項。本科及以上在校生來雄安研學遊學,可享受最長2天(晚)免費住宿;本科及以上在校生及畢業2年內未就業的畢業生參加創新創業賽事可申請入住。

另外,青年人才驛站入住總天數延長,免費住宿累計時長從7天延長至30天(晚),爲人才深度考察雄安創新創業環境提供充足住宿保障。

“住宿環境非常好,從驛站走路到公交站也就三五分鐘的時間,交通非常便利。”青年人才驛站入住者楊晨說。

目前,青年人才驛站已形成“拎包入住”的標準化服務體系,配備智能家電、共享辦公空間和24小時管家服務,周邊15分鐘生活圈內涵蓋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

去年8月,杜文韜碩士畢業後來到雄安新區,加入中國大唐集團科技創新有限公司光能轉化先進技術研究所,從事光伏制氫、光熱技術等領域的研發工作。

“碩士畢業生入職後可以享受5年內每月2000元的生活補貼,拎包入住的精裝修公寓,以及覆蓋衣食住行的雄才卡便捷服務。”他說,辦公樓下,公園綠意盎然,忙碌之餘,散步其中,既緩解了壓力,也拉近了與城市的距離,完善的“15分鐘生活圈”配套設施讓生活所需觸手可及。

青年與城市雙向奔赴

柳興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和巴黎薩克裡大學聯合培養的項目,隨後一直在清華大學繼續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在法國攻讀博士期間,我專注於高功率光學增益槍的理論和實驗研究。”他說,回國後在清華搭建了國內功率指標最高的高功率光學增益槍,整體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當看到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中建設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平臺時,我覺得做事就做國家最需要的事,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紮根雄安。”這個90後小夥子坦言,他深知在科技興國的戰略下,能爲祖國科研的強大貢獻個人力量,是無數次在實驗室挑燈夜戰成果的檢驗,是在全球科研競技場上曬本領的機會。

他回憶,初到雄安新區開始籌備實驗室時,在零基礎的情況下,面對潔淨度、超低振動等特殊技術要求,他們與協同設計,反覆打磨方案,歷經20餘輪反覆論證和研究才最終敲定方案。

“由於實驗室特殊性,施工過程中,我們團隊全程盯在工地上,身處粉塵和噪音交織惡劣環境中,同施工方深入對接,反覆覈對,對施工質量、施工工藝嚴格把控,確保每個環節符合設計要求。”他說,最終我們高質量建成450平方米國際先進光學試驗室,並於上月投入運行,有力填補了雄安新區光學實驗平臺的空白。

來雄安之前,陳偉一直在北京的實驗室做激光器。

“那個時候就覺得只要論文發得好,科研項目完成出色,技術指標搞得高高的,人生就圓滿了。”他說,雖然也有一些高光時刻,但是每次看到研發的成果鎖在櫃子裡面吃灰,還是心有不甘。

“咱們搞科研的誰不想自己的發明創造可以‘真刀真槍’上‘戰場’呢?”他說。

2023年,陳偉來到雄安新區創辦了從事激光通信、衛星網絡的科技企業——芯聯新(河北雄安)科技有限公司。

最初,公司設在一個改造的小廠房裡面,面積只有幾百平方米,他一直琢磨着換一個更寬敞的地方,進行產品的研發和生產。

今年春天,當他正爲廠房發愁的時候,雄安科創中心聯繫他,爲他們提供了辦公地點。

“現在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座完整的標準廠房。實驗室很大,我們的潔淨廠房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陳偉激動地說。

青年人才加速集聚

2023年11月,雄安新區制定出臺關於打造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聚集新人才的若干措施,推出了頂尖人才、青年人才等各類人才引進及重大平臺落地獎勵等16條政策措施。

其中,在吸引優秀青年人才到雄安就業創業方面,高校優秀應屆畢業生來雄安參加應聘考試免費入住“人才驛站”,入職後5年內,每月按博士生3000元、碩士生2000元、本科生1000元發放生活補貼。

另外,雄安新區組建13支產業人才引進服務團,與平臺載體密切協作聯動,建立人才項目引進、落地、服務工作機制,聚焦重點產業領域,通過參訪交流、項目路演、專題活動等多種形式,先後邀請400餘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到訪雄安,一批國家高層次人才在雄安領銜創辦企業和創新平臺。

雄安新區黨羣工作部人才工作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隨着“雄才十六條”政策落地及配套服務升級,雄安新區人才吸引力持續增強。截至目前,當地累計發放“雄才卡”1.5萬餘張,爲3100餘名應屆畢業生髮放生活補貼。

這位負責人說,此次新增的一批服務載體是雄安人才工作“場景化服務”的重要舉措,通過構建“安居有保障、創業有空間、發展有支撐”的生態體系,讓青年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讓城市發展與青年成長實現同頻共振。

目前,陳偉團隊裡00後佔比近一半。他認爲,之所以會吸引來這麼多年輕人,主要是因爲雄安新區對青年人才發展全面的支持體系。

“我們博士生每個月都發3000元,碩士2000元,本科生領到1000元,去年我們公司還獲得了雄才杯的特等獎以及雄創計劃的大力支持,給予了50萬和300萬真金白銀的獎勵,而且及時兌現。”他說。

陳偉透露,上個月他們剛剛在北京拿下訂單,客戶考察的時候說,你們在雄安半個小時可以到大興機場,兩個小時覆蓋整個京津冀的產業鏈,地理上的優勢和政策的紅利簡直就是科學轉換的“黃金座標”。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