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檢八大品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喜茶奈雪等五家產品檢出反式脂肪酸 糖和鈉含量普遍偏高
送檢八大奶茶品牌:五家產品檢出反式脂肪酸(來源:本站財經)
立秋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自2020年開始,在立秋當日進行“秋天第一杯奶茶”活動已成爲新茶飲企業和外賣平臺常設營銷節點。在今年8月7日立秋當天,“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在多次登上微博熱搜的同時新茶飲企業也紛紛刷新單日銷量記錄:蜜雪冰城立秋單日銷量突破7500萬杯;茶百道產品銷量及銷售額環比增長均超過340%,全國近2000家門店的銷量漲幅超過500%;爺爺不泡茶官宣全天外賣訂單量超過152萬單,同比增長271%;霸王茶姬當日銷量環比上漲200%,同比去年增長28%;奈雪的茶外賣銷量暴漲500%,多家門店待制作杯數超過300杯,部分新茶飲品牌門店甚至因爆單被迫中止接單。
《2025-2030年中國奶茶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顯示,今年立秋期間奶茶品類線上訂單量突破1.2億杯,同比增長87%。"秋天第一杯奶茶"話題在社交媒體創下346萬條互動紀錄,相關短視頻播放量高達48億次,抖音平臺總播放量更突破194億次。
進入今年以來,隨着外賣平臺的補貼大戰興起,外賣平臺一杯奶茶的價格越來越低,很多青少年甚至將奶茶“當水喝”,然而狂歡背後是否隱藏着健康隱患呢?本站財經近期將喜茶、奈雪、蜜雪冰城、茉莉奶白、霸王茶姬、爺爺不泡茶、滬上阿姨、茶百道等8個主流新茶飲品牌的“王牌奶茶”送檢專業機構,檢測結果顯示,上述品牌的產品中糖和鈉的含量偏高,長期飲用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部分主打“天然”、“健康”的茶飲品牌更是檢出讓消費者聞之色變的反式脂肪酸。
易被忽視的“隱形糖鹽陷阱”
此次本站財經送檢的奶茶品牌和產品分別爲喜茶(烤黑糖波波牛乳茶)、奈雪(金色山脈珍珠奶茶)、蜜雪冰城(珍珠奶茶)、茉莉奶白(梔子奶白)、霸王茶姬(伯牙絕弦)、爺爺不泡茶(空山梔子)、滬上阿姨(淺淺清茉莉針王清乳茶)、茶百道(招牌芋圓奶茶)。
檢測報告顯示,8款產品總糖含量均不低。其中含糖量最低的是茶百道的招牌芋圓奶茶,總糖含量爲3.0g/100g;最高的是蜜雪冰城的珍珠奶茶,總糖含量爲7.7g/100g。以蜜雪冰城珍珠奶茶(大杯650ml)計算,其單杯含糖量達50.82克,以4.5g/塊方糖計算,相當於11.3塊方糖,已超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每日添加糖建議上限(50g)。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8個品牌的奶茶基本都檢出使用了果葡糖漿,部分品牌甚至未能檢出蔗糖。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鋒向本站財經指出:”單杯奶茶總糖量可能顯著擠佔每日限額(如20-50g/杯),部分大杯型產品含糖量更高,需控制攝入。”
值得注意的是,專家建議的每日糖攝入量實際應控制在25g以下,一杯奶茶或足以消耗兩日的糖分配額。隨着消費者健康意識提升,糖分管控已成爲奶茶行業無法迴避的課題。“建議消費者在點現制現售奶茶的時候選擇少糖選項”。
此外,此次檢測中,奶茶中的”隱形鹽"問題尤爲突出。檢測顯示,上述8款現制奶茶鈉含量介於100-900mg/kg之間,其中,喜茶烤黑糖波波牛乳茶以942mg/kg高居榜首。按500ml容量換算,單杯含鈉約471mg(相當於1.2克食鹽),比含量最低的茶百道(109mg/kg)高出8.6倍,超出其餘7款平均值5.2倍。
阮光鋒分析認爲,奶茶中的鈉主要來源於加工添加的調味鹽、海鹽粉、奶蓋中的鈉鹽,以及增稠劑羧甲基纖維素鈉等含鈉添加劑。以及部分基底粉或植脂末中的含鈉食品添加劑。正常喝不會有危害。也有專家表示,奶茶中鈉來源,可能有增稠劑羧甲基纖維素鈉,甜味劑糖精鈉。
據悉,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均建議,成年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換算爲鈉含量約爲2000毫克。對於高血壓、心臟病等患者,可能需要進一步將鈉攝入量控制在1500毫克以內(相當於3.75克鹽)。“過量攝入鈉元素會顯著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5款產品檢出反式脂肪酸
隨着近幾年消費者越來越關注自身健康,反式脂肪酸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熟知。而在此次檢測中,喜茶(烤黑糖波波牛乳茶)、奈雪(金色山脈珍珠奶茶)、茉莉奶白(梔子奶白)、霸王茶姬(伯牙絕弦)、爺爺不泡茶(空山梔子)被檢出反式脂肪酸。
而上述被檢出反式脂肪酸的5個品牌中,包括多家此前對外宣傳自身“0奶精”、“天然”、“健康”的企業。其中,喜茶的烤黑糖波波牛乳茶以0.113g/100g反式脂肪酸含量居首,按500ml計算單杯含量約0.57克。而本次送檢中價格最便宜的蜜雪冰城(珍珠奶茶)並未檢出反式脂肪酸。
公開資料顯示,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 TFA)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來源渠道有兩種:一是天然來源:主要存在於反芻動物(如牛、羊)的肉和乳汁中。這些反式脂肪是由動物胃中的細菌自然產生的,含量通常較低。例如,牛肉、羊肉和全脂牛奶、黃油中都含有少量天然反式脂肪。另外一種爲工業來源:這是通過“氫化”(Hydrogenation)的工業處理過程產生的。將普通的液態植物油(不飽和脂肪)與氫氣反應,使其變爲半固態或固態的脂肪。這樣做可以延長食品的保質期,增加口感的酥脆或潤滑感,並且比動物黃油(如黃油)更便宜、更穩定。在食品配料表上,這部分常被標爲“部分氫化油”(Partially Hydrogenated Oils, PHOs)、“氫化植物油”、“起酥油”、“人造黃油”、“人造奶油”、“植脂末”、“代可可脂”等。
專家透露,從當前食品飲料行業來看,反式脂肪酸主要來源於植脂末、代可可脂巧克力等氫化植物油原料。即使用鮮奶做基底,添加的巧克力醬、奶油頂等配料仍可能帶入反式脂肪。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反式脂肪酸供能比<1%(成人約<2.2g/日),單杯喜茶產品(烤黑糖波波牛乳茶)就可消耗人體每日四分之一的攝入限額。國家糧食儲備局西安油脂科學研究設計院杜宣利在《反式脂肪酸與人體健康》研究中指出:反式脂肪酸攝入量每增加2%,患心臟疾病風險就會急劇增加25%。有專家向本站財經表示,過量攝入還會引發糖尿病、老年癡呆等疾病,並對生育能力和兒童生長髮育造成影響。
除反式脂肪酸外,本次送檢同時發現,喜茶、奈雪等5款產品檢出膽固醇,含量區間爲1.73-12.1mg/100g。其中喜茶烤黑糖波波牛乳茶(12.1mg/100g)顯著高於其他產品。
對於本次檢測結果,有不願具名的食品行業專家指出,奶茶分爲預包裝奶茶和現制現售奶茶,預包裝奶茶簡單說就是超市小賣部便利店賣的瓶裝奶茶,該產品有強制性國家標準。而新茶飲行業銷售的奶茶爲現制現售奶茶,目前暫無國標和法律法規約束,存在營養信息模糊及安全隱患風險,已成爲制約行業健康發展和保障消費者權益的瓶頸。
上述專家建議,應當加速制定並實施奶茶飲料國家標準,對原輔料使用、關鍵安全指標(尤其是微生物和非法添加物)以及強制性的核心營養標示(如糖分、熱量、反式脂肪酸)等設立明確規範,並配套有效監管體系。“這不僅是引導行業提質升級、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舉措,更是響應公衆健康需求、實現市場正本清源的關鍵一步”。
以下爲此次檢測的詳細報告,轉載註明出處爲本站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