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網融合”織就民生幸福圖景

今年春運,實現“四線貫通”的粵港澳大灣區廣佛南環、佛莞城際、佛肇城際、莞惠城際等四條城際鐵路共發送旅客274.18萬人次。2024年,貫通後的四條城際鐵路共發送旅客達1818.7萬人次。這一成就標誌着大灣區軌道交通“四網融合”邁出關鍵一步,打通了區域協調發展的“任督二脈”。

“四網融合”破壁壘,繪就交通同心圓。軌道上的大灣區,關鍵在“融”。幹線鐵路承擔跨省運輸,城際鐵路服務都市圈通勤,市域鐵路連接城鄉,地鐵覆蓋城市內部,彼此間存在制式不統一、標準不統一和管理不一致等問題。大灣區通過統一信號系統、通信制式等基礎設施“硬聯通”,打破技術和管理壁壘,最大限度釋放路網效能。從“各管一段”到“四網融合”,“軌道上的都市圈”正從規劃藍圖轉化爲百姓觸手可及的現實。

民生列車連民心,重塑生活幸福感。軌道交通的本質是普惠民生。面對日均超百萬人的跨城通勤需求,大灣區創新推出“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服務模式。佛山西站等樞紐實現安檢互認、信息共享,換乘時間大幅壓縮;票制互通和支付兼容讓乘客可憑12306車票、交通卡或地鐵App靈活乘車,非對號入座與“當日有效”制度使城際出行如地鐵般便捷。這些舉措將“時間紅利”轉化爲實實在在的生活品質提升,讓“雙城生活”成爲灣區常態。

區域協同促躍升,書寫發展新範式。四條城際鐵路串聯起大灣區“黃金走廊”,不僅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高效流動,更推動沿線產業鏈在1小時通勤圈內深化協同。城鄉要素藉助疾馳的列車加速交融,廣州、佛山、東莞等城市形成優勢互補的產業生態。尤爲重要的是,“四網融合”探索的標準互認、管理協同等機制,爲長三角、成渝等城市羣提供可複製的經驗。當軌道向偏遠地區延伸,當城際列車呼嘯穿行,展現的不僅是路網密度的提升,更是發展溫度的可感可知。

軌道縱橫處,幸福正綿延。粵港澳大灣區以“四網融合”推動軌道交通能級躍升,既是破解超大城市羣治理難題的創新實踐,更是中國式現代化在民生領域的生動註解。我們堅信,這條承載人民美好向往的軌道通途,必將奏響區域協調發展更恢弘的樂章。(唐海天、簡豔)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