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打出服務組合拳 織密民生幸福網

今年以來,內蒙古通遼市深入實施就業促進行動,強化產業擴崗、轉移就業、留才引智、創業帶動等專項行動,不斷優化就業公共服務等措施,全力促進城鄉勞動者高質量充分就業。

截至5月末,通遼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7663人,完成年度任務13500人的56.76%,農牧民轉移就業保持在43萬人以上。

服務到位 構建“三專服務”格局

“過去享受優惠政策,可能要跑好幾個部門。現在人社專員主動送政策上門,急需招工時還可以聯繫就業部門對接街道鄉鎮、高職院校開專場招聘,讓我們企業感覺到實實在在的便捷服務。”內蒙古龍馬重工集團(通遼)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徐瀛表示。今年年初,龍馬重工面臨一線工人短缺問題,嚴重影響節後復工復產。人社部門獲悉後,在“西拉木倫年貨節”活動現場爲龍馬集團舉辦專場招聘會,一次性解決企業用工1200多人。 “新政策剛出來,我們正研究如何申請,就接到了人社部門通知,補貼資金已經打到公司賬上了。”內蒙古蒙牛乳業科爾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春春高興地說。這是通遼市人社部門推行“政策找企”服務,全面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的一個生動縮影。

今年以來,通遼市先後印發了《通遼市就業促進行動實施方案》《通遼市加力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崗位挖潛擴容支持重點羣體就業創業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助力企業用工。

同時,通遼市挖掘重點項目吸納就業潛力,積極將企業用工需求和吸納就業情況數據信息歸集推送人社部門,形成齊抓共管工作格局。持續強化“建立專班、設立專人、開通專線”三專服務模式,摸排用工和培訓需求,梳理形成重點企業用工需求清單,廣泛發佈推送。

截至5月底,全市減徵失業保險費1.02億元;發放技能提升補貼261.05萬元,助力企業職工提升技能等級1525人;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44.85萬元,惠及企業44家。

“兩化”同頻 促進就近轉移就業

“前幾年我們家自己種玉米,一畝地最多收1200塊錢。現在推廣社會化服務後,我把玉米地都託管到合作社種了,既能保證原來的收入,還能騰出時間來再打一份工,收入一下子就增加了。”庫倫旗六家子鎮吉利窪村村民曹顯賀說。 在庫倫旗六家子鎮吉利窪村,當地還規模化種植草莓椒1500餘畝,2024年當地農牧民採摘草莓椒勞務收入達120餘萬元。近期還將引進蔬菜烘乾工廠,助力農牧民就近就地就業。

近年來,通遼市不斷推行農牧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兩化”同向發力,推動種植養殖產業化發展,促進農牧民就地就近就業。同時,通遼市鼓勵鎮村組建農民工施工隊,組織農牧民參加高標準農田建設、“三北”工程建設等以工代賑項目,全市農牧民參加以工代賑20700餘人,取得勞動報酬1.5億元。

此外,通過廣泛開展勞務協作,通遼市與浙江寧波、吉林長春、遼寧瀋陽等23個區外地區、6個區內盟市簽訂戰略勞務協議。同時,深入實施勞務品牌培樹行動,全市市級勞務品牌已達到39個,覆蓋家政服務、現代農牧業、綠色能源等領域,有效帶動種植養殖、加工、研發、銷售、旅遊觀光等環節就業10.95萬餘人。

雙輪驅動 共同構建大就業格局

“今年找工作明顯感覺方便多了,接二連三的招聘活動就沒停過。既有網上招聘,又有現場招聘,而且本地企業居多,我就是在奈曼旗站的巡迴招聘會現場找到的工作。”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正坤保潔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職工任帥偉說。

通遼市積極推動就業服務下沉基層,在自治區率先實現縣級零工市場全覆蓋、構建了“1+9”零工市場體系,建設優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123個,充分發揮線上平臺作用,讓企業和求職者足不出戶就能便捷獲取政策信息和供需對接服務。截至5月底,全市已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線上線下招聘活動292場,服務用人單位2402家次,累計提供就業崗位近8.4萬個次,初步統計達成就業意向1.4萬人次。

同時,通遼市作爲全國創業先進城市,全面鞏固提升創建成果,建立創業培訓師資庫,開設“理論+實操”融合課程,提高創業成功率。

“我們舉辦了2025年通遼市創業先鋒訓練營暨‘源來好創業’資源對接服務活動,打造認定創業指導大師工作室2家,加強了創業政策宣傳,確保各類創業補貼、優惠減免等政策落實到位,進一步擦亮了‘創業科爾沁’區域創業指導品牌。”通遼市就業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

截至5月底,通遼市開展創業培訓855人,完成自治區年度任務57%。加大金融助企穩崗擴崗力度,全市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911萬元,發放企業穩崗擴崗專項貸款5587萬元,帶動就業710餘人。全市創業園區孵化基地達到27家,創業項目庫在庫項目1123個。建設3D創業項目雲展廳,常態化展示400個以上創業項目。(王瑩)

來源:通遼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