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消委組織發佈2024年度消費糾紛十大典型案例

3月14日上午,四川省“保護消費權益共築滿意消費”新聞通報會召開,會上發佈了省消委組織2024年度消費糾紛十大典型案例。  十大典型案例涉及直播間充值、預付式消費、商品質量糾紛等。值得注意的是,隨着“銀髮經濟”的蓬勃發展,在消費糾紛中,涉及老年消費羣體的糾紛也有所增加。此次公佈的省消委組織2024年度消費糾紛十大典型案例中,就有三起涉及老年羣體消費。  聽力損失是老年人身體功能衰退的常見表現之一,因此,助聽器成爲了老人的常見消費品。四川某助聽器銷售有限公司閬中分公司銷售的某品牌助聽器,因爲電池續航時間短、更換流程繁瑣等問題被消費者投訴,要求協調退貨退款。閬中市消委會調查發現,商家在銷售過程中僅強調產品使用便捷性,未主動告知電池性能及需頻繁更換等關鍵信息。經閬中市消委會調解,商家綜合考慮獨居老人操作困難等實際情況,主動爲消費者辦理全額退貨退款。  當前數字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針對老年羣體的網絡培訓消費欺詐呈高發態勢。70歲的周某是某平臺短視頻的深度愛好者,2024年6月,周某被平臺推送的“免費領取視頻剪輯課程”廣告所吸引,說好的“免費”,卻在商家的誘導下支付了2880元培訓費,所謂的課程也質量低劣、內容粗糙、晦澀難懂。當週某提出退款時,商家原本承諾的“未賺回費用可全額退款”也不算數了。最終,宜賓市消委會幫其追回了2240元退款。然而,收到退款一週後,周某再次遭遇同類騙局,向另一家承諾“3天有收益、7天就回本”的公司支付2870元購買課程。涉事公司不僅拒絕退款且已經註銷,負責人也失聯。經多方努力,周某追回部分損失。  “這些案例,都警示老年消費者需增強風險防範意識。”省消委會相關負責人說,老年消費者產品細節辨識力較弱,應該理性對待各類營銷話術,涉及大額消費時,建議與子女溝通協商。他也建議老年消費者注意保存交易憑證與溝通記錄,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此外,該負責人也提到,推動“銀髮經濟”健康發展,除壓實商家主體責任外,還需深入研究老年消費者的維權特點。“通過簡化投訴流程、提供適老化維權服務等措施,暢通維權渠道,爲老年消費者構建安全、便利、可信的消費環境。”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 實習生 姚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