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券商分析師轉行教培,“高薪光環”褪色?
近期,“券商分析師轉行教培”的消息引發熱議,也促使人們對行業發展進行深入思考。伴隨行業的加速轉型,券商研究所分析師離職後的職業選擇愈發多元化。
今年上半年,券商分析師的隊伍擴張速度明顯放緩。受訪專家認爲,券商分析師行業已從過去的粗放式擴張,逐步轉向“存量優化+高專精化”的新發展階段。
當前,金融行業整體面臨諸多挑戰:收入預期下降,工作強度不減,職業成長路徑也變得愈發模糊。這些因素共同促使人才加速流向更具成長空間和發展潛力的新興領域。
分析人士認爲,未來,券商之間的差異化競爭將愈發顯著,盈利模式也將從傳統的交易佣金向多元創收轉變。在同質化嚴重的研究市場中,券商應聚焦細分行業,構建專業壁壘,樹立“精品研究所”形象,以高質量、前瞻性的研究成果贏得機構客戶認可。
分析師轉行教培
近日,中泰證券研究所前員工周寒陽離開證券行業,轉投教培事業,引發市場熱議。
周寒陽曾先後在平安證券、中泰證券任職,從事電新行業研究。在離職感言中,他表示將轉行做教培以及夏令營,包括高中科創一條龍輔導,實驗設計、數據獲取、科研報告寫作輔導、自主招生面試輔導。
“進入證券行業是受父親影響,而轉至教培並非突發奇想,券商從業經歷與教培有相似之處,教培能帶來更強的成就感與正反饋。”周寒陽迴應稱。
伴隨研究行業的加速轉型,券商研究所分析師離職後的職業選擇愈發多元化,不再侷限於傳統的公募基金、私募或上市公司等路徑。其中,考公成爲比較熱門的選擇之一,同時也有不少分析師做出了更具個性化的選擇,比如轉行做保險代理人、辭職去非洲創業等。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券商行業整體收縮的背景下,分析師羣體憑藉其普遍具備的較強邏輯分析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和行業認知水平,展現出較高的職業轉型靈活性。這些能力在教培、諮詢、科技、互聯網等行業具有較高遷移價值,使得職業轉型成爲一種自然且合理的選擇。
周寒陽表示,“職業選擇要結合自己的能力圈、個人愛好以及社會給予的回報,來進行綜合考量。”
新興職業路徑的涌現,體現了知識資本的跨行業流動與再配置。在江瀚看來,越來越多的分析師轉向內容創業、自媒體、職業教育等領域,說明其個人品牌與專業能力可以脫離傳統金融機構獨立變現,也反映出知識經濟時代下,個體價值釋放的趨勢。
增長勢頭放緩
長期以來,券商分析師被視爲“金領”,其本質在於他們將極高的智力投入、專業技能、抗壓能力和時間付出,轉化爲對資本市場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研究成果,並通過市場機制獲得與之匹配的高額回報。
不過,“金領”的光環也在日益承受考驗。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證券行業分析師數量爲5799位,相比2024年末的5746人增加了53人。
不過,券商分析師隊伍的擴張速度明顯放緩。今年上半年,分析師數量僅增長50餘人,2024年和2023年全行業分析師數量分別增加900餘人、700餘人。
南寧學院金融專家、博士石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認爲,最核心的原因在於券商賣方收入收縮與成本壓力的激增。這使得頭部券商在控制分析師總人數的同時,還提高了人均產值的考覈標準。而中小券商則因考慮到成本壓力,不會輕易大規模招聘分析師。
市場需求的收縮導致業務收縮壓力加大。江瀚強調,近年來,資本市場波動加劇,IPO審覈趨嚴,再融資規模下降,這些因素直接壓縮了證券公司尤其是投行業務和研究業務的收入來源。券商研究所作爲成本中心,首當其衝面臨預算削減與人員優化的壓力。
政策也在持續加碼。石磊分析稱,2024年“新國九條”及配套政策強化對券商內控、研究合規性的要求,全年處罰頻次創新高,倒逼機構優化人才結構。此外,券商之間的整合也會導致研究所的架構冗餘與崗位重置。
構建多元創收生態
隨着行業出清加速,券商研究所業務的發展趨勢也將迎來一系列變化。
石磊認爲,未來,券商之間的差異化競爭策略將愈發明顯。頭部券商研究所將依託資本實力維持研究廣度,聚焦全球化佈局和高淨值客戶服務;中小券商則將轉向垂直領域的行業深耕和區域深耕。
與此同時,券商的盈利模式也將從傳統的交易佣金向多元創收轉變,例如通過拓展內部賦能、政府智庫服務、跨境研究等高附加值業務來增加收入來源。此外,研究手段也將從傳統分析邁向人工智能時代,以此來實現降本增效和效率提升。
記者通過採訪瞭解到,隨着行業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券商需要強化差異化競爭策略,着重打造垂直領域的深度研究能力。在當前同質化嚴重的研究市場中,券商應聚焦細分行業,構建專業壁壘,樹立“精品研究所”的品牌形象,以高質量、前瞻性的研究成果贏得機構客戶認可。
針對券商研究業務的突圍方向,在石磊看來,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垂直領域專精、多元創收與協同內部賦能,中小券商可深耕細分賽道(如北交所專精特新企業、區域產業鏈),避免與頭部綜合券商正面競爭;二是發展數據產品(如AI投研工具)、跨境研究(服務東南亞/中東企業出海)、政策智庫等高附加值業務,降低佣金依賴;三是加強券商內部的高淨值客戶財富管理服務,增加收入渠道。
“推動研究與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等業務協同,實現內部價值轉化。”江瀚說,券商研究所不應僅作爲外部服務窗口,更應服務於公司內部資管、投行、經紀等條線,爲客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增強整體競爭力。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