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行教培、團隊集體跳槽.....行業深度變革下券商分析師流動有“新意”
界面新聞記者 | 陳靖
近日,一則中泰電新分析師離職轉行做教培的消息在金融圈引發熱議。截圖顯示,中泰證券研究所前員工周寒陽告別券商行業,投身教培領域,從事高中科創一條龍輔導等工作。
對此,周寒陽向界面新聞迴應,“進入證券行業受父親影響,而轉至教培並非突發奇想,券商從業經歷與教培有相似之處,教培能帶來更強的成就感與正反饋。”
“目前金融業轉行的人很多。券商轉行出去賣化妝品、賣保險、開餐館的,到我去做教培。我前天認識的朋友也是券商從業,他是轉行去做出國留學這個賽道。並且我們發現轉行做了留學、教培,收入都是此前在券商的兩倍以上。”周寒陽進一步對界面新聞表示。
周寒陽於2018年7月起任職於平安證券,2022年6月加入中泰證券(600918.SH),在電力設備新能源領域深耕近7年。其轉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券商行業人才流動的新動向。
2025年券商研究所人員往來仍保持高頻狀態,受併購重組、行業內卷、裁員降薪等多重因素影響,多家券商知名分析師、管理層組團外流,行業格局正發生深刻變化。
自國聯民生(601456.SH)合併正式落地,其研究所便上演離職潮。界面新聞從業內獲悉,6月20日,原民生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牟一凌確定加入國金證券(600109.SH),任公司首席策略官、常務副所長以及策略組負責人。牟一凌團隊成員紀博文、吳曉明等7位分析師也一同從證券業協會官網“消失”,組團離職。
除牟一凌團隊外,原民生證券建築建材行業首席分析師李陽入職國金證券任所長助理、建築建材首席;原民生證券建築建材團隊趙銘任職國金證券建材研究員;原民生證券宏觀團隊宏觀首席趙宏鶴任國金證券宏觀高級分析師,其團隊多位成員也將組團加盟。
在銷售條線,2024年9月,原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機構銷售總監馮誠入職國金證券任股票銷售交易部總經理。此外,民生證券研究院還有十餘人陸續加盟國金證券。
國聯證券方面,原研究所所長楊燁輝於3月20日加盟華金證券,擔任總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長;原研究所副所長、科技組組長、電新首席分析師賀朝暉4月入職華金證券,任副所長、電新首席分析師;家電輕工首席管泉林已離職;原總裁助理、首席經濟學家趙雪芹也已離職。
5月23日,原國聯證券固收首席李清荷攜團隊跳槽至方正證券,繼續擔任固收首席。5月27日,原民生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譚逸鳴加盟天風證券研究所,其團隊兩名成員劉雪和唐夢涵或也將隨其加盟。
國泰海通(601211.SH)研究所方面也有相似情況,但相比國聯民生合併引發的大規模團隊變動情況較輕微,但也有部分資深分析師選擇離開。例如,原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黃燕銘於今年4月離職後,加入東方證券分管研究業務。
6月24日,國泰海通首席經濟學家荀玉根卸任。他曾於2023年12月接任海通證券研究所所長兼首席經濟學家,今年4月履新國泰海通首席經濟學家,有知情人士告訴界面新聞,其離職原因或與合併後的組織架構調整等有關,下一站將赴某家大中型券商。
“佣金下滑倒逼轉型,券商研究所人才正向着‘重資本+輕人力’的方向轉變。其實像分析師轉行,本質也是行業生態變革的縮影。”某資深行業分析師對界面新聞稱,“2025年公募基金費率改革落地,券商分倉佣金收入同比下降約15%,研究所‘人海戰術’難以爲繼,倒逼機構聚焦高端研究人才。”
2024年度,大型券商中,國信證券(002736.SZ)、廣發證券(000776.SZ)、中信證券(600030.SH)減員超過1000人。其中,中信證券在業務結構調整過程中,對部分冗餘崗位進行優化,一般證券業務人員減少明顯,但在分析師團隊建設上,根據業務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引進了一些具備海外市場研究經驗、對新興產業有深入研究的分析師,整體分析師團隊規模反而略有增長。
而像華福證券、華創證券、中德證券等小券商,從業人員反倒略有增加。這些小券商通過差異化發展策略,如專注於某一特定行業或區域市場,吸引了部分專業人才的加入,分析師數量也相應有所上升。例如,華福證券專注於區域經濟研究,其分析師團隊規模在過去一年增長了超10%。
在行業變局下,券商分倉佣金排名也有所波動。以往在分倉佣金排名中靠前的大型券商,如中信證券、華泰證券(601688.SH)等,憑藉強大的研究實力、廣泛的客戶基礎以及豐富的產品線,依然保持在前列位置。
一些中型券商通過差異化競爭策略,積極調整研究方向與服務模式,分倉佣金排名有所上升。例如,國金證券在加強研究所建設,引入多位知名分析師後,研究服務質量提升,分倉佣金排名在2024年至2025年期間上升了3個名次。
也有券商發展勢頭不佳,例如東方證券(600958.SH),2024年由於券商分倉佣金整體下滑以及部分核心分析師離職,在機構客戶服務的穩定性與研究報告質量上受到一定影響,分倉佣金排名較合併前下降了5個名次,跌出前十。
上述資深行業分析師告訴界面新聞:“券商行業正處於深度變革期,併購重組、業務轉型等因素促使行業格局重塑。知名分析師與團隊的流動,一方面是受併購後整合不確定性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市場競爭下人才尋求更優發展平臺的結果。分析師增減呈現的結構性變化,反映出行業對專業研究人才的持續需求,而分倉佣金排名變化則直觀體現了券商在研究業務競爭力上的改變。”
一位金融行業專家對界面新聞指出:“券商行業的人才流動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體現。在行業轉型過程中,那些能夠提供更好職業發展路徑、合理激勵機制以及契合市場需求研究方向的券商,將更具人才吸引力。同時,人才流動也會進一步促進券商提升研究服務質量,推動行業整體發展。但對於一些因併購重組導致大規模人才流失的券商,需要加快整合步伐,穩定團隊,重新構建研究業務競爭力。”
轉自: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