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加速美元“光環”褪色

今年上半年,美元指數連續下跌,創下自1973年以來上半年同期的最大跌幅。雖然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支付貨幣中仍占主導地位,但長期環繞美元的亮眼“光環”持續褪色。究其原因,一是美國經濟滯脹困局難以破解;二是財政政策失控風險增大;三是美元貨幣信用透支;四是全球貨幣多元化發展加速。

美國洲際交易所發佈的美元指數是衡量美元相對於一攬子主要貨幣匯率的主要綜合指標。今年上半年,美元指數連續下跌,跌幅近11%,創下自1973年以來上半年同期的最大跌幅。近期,美國國會參衆兩院通過了“大而美”法案,加速釋放市場對美元前景的悲觀情緒。當地時間7月1日,美國國會參議院審議通過該法案後,市場悲觀預期加速釋放,美元應聲而跌。7月3日,美國國會衆議院以微弱優勢通過法案後,美元指數雖有所反彈,但市場分析認爲,此次反彈是對美元預期利空出盡的短期反應,美元指數下行的根本性壓力仍在增大。

雖然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支付貨幣中仍占主導地位,但長期環繞美元的亮眼“光環”持續褪色。究其原因,一是美國經濟滯脹困局難以破解。今年年初以來,美國經濟出現增速放緩、通脹回升跡象。4月,美國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出臺後,引發供應鏈混亂、進口成本激增、貿易摩擦加劇等一系列問題。今年一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按年率計算萎縮0.5%,核心PCE物價指數年化季率爲3.5%,滯脹持續加劇。高盛與摩根大通等將美國經濟衰退概率上調至45%至60%。

二是財政政策失控風險增大。美國政府當前的財政金融政策正加速美國信用透支,動搖美元作爲“避險資產”的地位。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稱,參議院版本的“大而美”法案將在未來10年增加美國3.3萬億美元的債務,預計2025年7月,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將突破37萬億美元,佔其GDP比重可能突破123%。這加劇了全球資本市場對美國財政赤字進一步惡化、債務規模不可持續的擔憂。

三是美元貨幣信用透支。圍繞貨幣政策走向,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此次任期以來與美聯儲的矛盾持續激化,特朗普以及美國財長貝森特等政府要員持續施壓美聯儲降息,美元從“避險資產”蛻變爲政治風向標,導致市場對美聯儲的獨立性和美國貨幣政策的連續性信心大跌。市場普遍預期,2026年年底前,美聯儲迫於壓力,降息甚至多次降息的概率將增大,投資者爲對衝利率和匯兌風險,可能將進一步減持美元,推動美元匯率進一步走跌。

四是全球貨幣多元化發展加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進一步降至57.7%,黃金、歐元、人民幣成爲受歡迎的替代性“避險資產”。5月,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佔比下降至48.46%,歐元在全球支付中的佔比上升至23.5%。3月底至6月中旬,全球央行累計拋售美債480億美元,美債外資持有比例降至30%左右。

資本市場也對其作出反應,標普、惠譽、穆迪三大評級機構罕見地集體下調美債信用評級。5月中旬,由於美國政府債務及利息支出增加等負面因素,穆迪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穆迪的行動標誌着美國自1917年獲得最高評級以來,首次在三大機構中全部失去AAA的最高評級。此前,在2021年8月和2023年8月,標普、惠譽分別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三大機構一致行動削弱了美債作爲“全球無風險資產”的錨定地位,加速資本轉向黃金與非美貨幣作爲避險資產配置。

近期,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基於對全球75家央行的調查報告顯示,由於貿易衝突加劇和地緣政治動盪,各國央行對金融流動性問題擔憂加大,全球央行考慮增持黃金、歐元、人民幣儲備,美元吸引力下降。美元作爲國際儲備貨幣在“全球最受歡迎貨幣”中的排名跌至第七,而在2024年調查中,美元還是最受歡迎的貨幣。雖然預計在2035年之前,美元仍將是全球第一大儲備貨幣,但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中的佔比將降至52%。

該調查報告顯示,在全球75家央行中,有三分之一計劃在未來一年到兩年內增加黃金儲備,其中,新興市場國家央行對黃金的需求尤爲旺盛。各國央行正以創紀錄速度增持黃金,40%的央行表示將在未來10年內持續增加黃金儲備,顯示出黃金在長期儲備戰略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此外,16%的央行計劃在未來一年到兩年內增持歐元,而去年這一比例僅爲7%。預計到2035年,歐元在全球儲備貨幣中的佔比將達到22%。人民幣也備受青睞,成爲各國央行熱門儲備貨幣。未來10年,預計將有30%的央行將增持人民幣,人民幣在全球儲備中的佔比將增加兩倍,人民幣在全球儲備貨幣中的佔比將增長到6%,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77%的央行將計劃增加人民幣儲備。(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寶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