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米科技“中國投影第一股”光環褪色?財報暗藏多重危機
2月24日,極米科技發佈了2024年業績快報,全年營收34.14億元,同比下滑4.02%;歸母淨利潤1.22億元,同比微增1.14%。儘管第四季度淨利潤實現了1.62億元的顯著增長,環比扭虧且同比大增375%,看似上演了一場漂亮的“V型反轉”,但深入剖析其財務數據與行業背景,不難發現這份成績單背後隱藏着諸多危機。
極米科技第四季度的淨利潤大增,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家電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的擴展至投影儀領域,這一政策推動了國內銷量的顯著增長。同時,公司通過裁員降本,大幅縮減了管理費用,短期內擡升了利潤率。然而,這種增長並非源自內生動力,而是外部政策和成本削減的暫時效應。老款產品的降價清倉雖然加速了存貨週轉,但毛利率的下滑卻是不爭的事實。這種“一次性”的利好難以持續支撐公司的長期發展。
事實上,若剔除第四季度的異常增長,極米科技前三季度的淨利潤虧損高達4033萬元,同比下滑146.81%。這一數據暴露出公司主營業務增長乏力的現狀。更糟糕的是,公司的債務結構失衡,短期借款佔比高達60%,而長期債務卻不足20%。這種融資結構使得公司面臨較大的流動性壓力。加之2024年經營性現金流淨額未披露(2023年爲負值),若未來營收持續下滑,公司可能會陷入流動性危機。
除了財務風險,極米科技還面臨着股東頻繁減持的壓力。自2022年起,百度系股東累計套現9.5億元;2025年2月,員工持股平臺也以7折價格拋售了大量股份,套現2.02億元。股東的頻繁減持不僅加劇了股價的壓力,也嚴重挫傷了市場的信心。截至2025年2月26日,公司的股價較發行價已經下跌了5.4%,總市值縮水至88.52億元。
在經營方面,極米科技也面臨着嚴峻的挑戰。存貨週轉天數的攀升和毛利率的下降,顯示出公司銷售效率的下降和利潤空間的被擠壓。智能投影市場的萎縮更是讓公司雪上加霜。消費降級和價格戰導致行業均價不斷下探,極米的高端產品線銷量承壓。同時,大屏電視價格的持續下降以及激光電視、AR/VR設備的分流效應,也使得極米的核心產品面臨技術迭代的風險。
爲了尋求新的增長點,極米科技押注了車載投影和海外市場。然而,新業務的進展卻並不順利。車載業務雖然獲得了7個定點項目,但預計要到2025年才能產生收入,並且還將面臨光峰科技等競爭對手的挑戰。海外市場方面,儘管歐美市場增速較快,但渠道建設和品牌認知度仍需要時間來培育。2024年,公司的海外營收佔比仍然未超過15%。
展望未來,極米科技的道路並不平坦。隨着家電補貼政策的退坡,公司第四季度的“奇蹟”恐怕難以複製。爲了提升產品溢價,公司需要加大新品的迭代力度,但研發費用的下滑卻暴露出公司在創新投入上的不足。在成本控制方面,雖然供應鏈優化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但裁員對研發和服務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此外,公司在互聯網增值服務方面的嘗試尚未形成第二增長曲線,佔比仍然不足5%。
面對如此多的挑戰和隱憂,極米科技需要自救和突圍,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否則,“中國投影第一股”的光環恐怕會逐漸褪色,未來的道路也將充滿荊棘和挑戰。
責任編輯:櫟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