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緩急診牀位 臺大醫籲擴大OPAT

健康熱門

衛福部健保署今年8月起將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OPAT)納入給付,病患打抗生素不必住院,只要到門診注射即可。臺大醫院急診醫師李建璋分享,上週六急診留觀病人超過130位,其中4位病人轉到門診接受抗生素治療,下午直接返家。目前OPAT僅限急診輕微疾病,呼籲推展到住院病人,以臺大醫院2000多牀推估,每天可釋出近600張牀位。

李建璋在臉書分享,上週六回臺大急診支援,留觀病人有130多位,已經擠到大廳兩側,「這樣的場景其實早已司空見慣,但還是特別震撼。」他花3個多小時看45位病人,其中有6位符合OPAT條件,最後有4位病人願意接受。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不必住院,只要到門診注射即可,每次療程5天,一年將有2萬人受惠,盼幫助醫院提高病牀週轉率。

李建璋指出,如果這4位病人留下住院,至少會佔用超過40個人日的牀位,但透過OPAT,當天下午就能直接返家,加上院內再釋出5、6牀,大廳兩側的病人幾乎清空。目前OPAT僅限於急診部分較輕微的疾病,「實際操作後,我覺得它的潛力遠比想像大。」如果能夠進一步推廣到住院病人,會是舒緩目前牀位緊張、護理人力不足,最立竿見影的方法之一。

不過,他也坦言,這必須克服人性和制度慣性。對年長病人來說,住院環境舒適而安全,一旦排上牀位,要他返家治療往往有抗拒,而急診環境擁擠不適,接受OPAT治療的意願相對高。

對醫院而言,如果沒有補償機制,病人減少住院會直接影響收入。另外,住院病人轉OPAT並非沒有風險,一旦病人在門診治療過程中惡化,責任就必須由決策的醫師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