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打抗生素緩急診壅塞 臺大醫院啓用OPAT中心再推「遠距追蹤」
▲臺大醫院OPAT中心揭牌典禮。(圖/臺大醫院提供,下同)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爲緩解急診壅塞,健保署今年8月祭出「門診靜脈抗生素注射(OPAT)」相關給付,讓部分感染症患者從住院轉門診接受治療,以降低待牀壓力。臺大醫院21日正式啓用OPAT中心,提供需長期靜脈抗生素治療病患一站式整合服務,讓病患無需住院即可接受完整治療,維持正常工作與生活。
臺大醫院表示,過去需要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的感染症病患往往必須住院,不僅影響工作與家庭生活,也增加醫療體系負擔。隨着衛福部OPAT計劃推出,臺大醫院8月起在急診執行相關計劃,針對病情穩定、適合門診治療的病患,提供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骨髓炎、心內膜炎等感染症的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選項。
院方指出,這讓患者無需住院即可維持原有工作與日常生活,減少治療對生活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能減少不必要住院,緩解急診壅塞現況,提高病牀使用效率,將有限醫療資源留給真正需要住院的病患。此外,避免長期住院可降低院內感染風險,也能減輕病患及家屬因住院產生的直接與間接經濟負擔。
爲提供病患更便利的服務,臺大醫院特別規劃設立OPAT中心,整合來自急診、門診及病房轉介之個案,讓病患能在單一地點完成所有治療流程。
▲臺大醫院OPAT中心採一站式服務,還能選擇遠距追蹤。
院方表示,團隊整合急診部、家醫部、內科部、藥劑部、護理部等多專科,由醫師評估病患是否適合OPAT治療並擬定個人化治療計劃,專責護理人員執行靜脈抗生素注射並提供衛教指導,藥師提供用藥諮詢確保用藥安全,並有專人追蹤治療進度,確保治療計劃順利完成。
臺大醫院OPAT中心特別結合院內遠距醫療中心,病患可依個人意願選擇是否由遠距中心協助追蹤,若同意,遠距中心將主動追蹤個案培養結果,若培養結果陽性需調整抗生素,將主動聯絡病患安排後續處置,病患亦可透過遠距平臺即時諮詢醫療團隊。
若病患選擇不經由遠距中心追蹤,個案培養陽性報告將通知原主治醫師,由原照顧團隊聯絡病患進行後續照顧,確保照護不中斷。此彈性機制尊重病患意願,滿足不同病患需求,確保病患在院外治療期間仍能獲得持續性的醫療照護,兼顧治療便利性與病患安全。
臺大醫院強調,將持續精進OPAT服務,累積臨牀經驗,期能擴大服務範圍,讓更多適合的病患受惠於這項創新的治療模式。
▲臺大醫院OPAT中心正式揭牌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