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砸錢避險遇到匯損就沒轍?彭金隆首鬆口:年底提解方
壽險業長年深陷匯率風險泥沼,避險成本高居不下。金管會主委彭金隆13日在財委會坦言,壽險業過去十年砸兩兆元避險,卻仍無法解決匯率波動問題,顯示現行制度與風險不匹配,金管會預計年底提解方。
該解方是研議保險業「匯率風險的財務會計公允表達方式」,以符合壽險業更長期經營的特性。
彭金隆指出,壽險資金多屬長期投資,匯率波動多爲「非現金流的帳面損益」,但業者仍須動用鉅額成本避險以穩定帳面。
他強調,若制度能調整爲更公允表達長期投資的匯率風險,這些資金可以轉作增資、強化體質。
對於外界質疑之前金管會的兩大暫行措施,是否屬於「監理寬容」?彭金隆澄清,金管會4月推出的RBC匯率均價制、及財報過渡方案,並非放寬監理,而是在接軌新制前因應市場劇烈波動、維持穩定。
其中釋出責準金,是因明年開帳有一個有利影響數,這部分在釋出責準金40%額度內,並非是額外的,明年本來就可以收回這部分,用這個方式來抵禦、達到匯率均價效果。
彭金隆說,明年元旦起保險業將正式接軌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ICS)與IFRS 17,若無過渡機制,短期匯率與評價變動恐使業者資本大幅波動。暫行措施的核心是「讓制度銜接更平順」,避免市場誤解爲鬆綁。
他進一步指出,金管會將研議壽險會計呈現方式,使匯率波動影響能更符合壽險長期經營特性,年底前將提出明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