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面臨股債匯三殺? 彭金隆火線迴應
壽險業投資資產龐大且有6~7成涉足國際市場,難免受股市下跌、債券評價變動與匯率波動影響。彭金隆指出,淨值變動是依據IFRS財報原則,會忠實反映市場當下資訊,也因此波動較爲劇烈,「來得快、去得也快」,但不應視爲趨勢確立,整體來說,股、債、匯市三方面的波動對壽險資產評價的影響爲中性,有時有利、有時不利,需全面審慎因應。未來接軌IFRS 17後,負債也會隨利率同步波動,變得更復雜,金管會將隨時關注。
在海外投資配置方面,彭金隆指出,壽險公司投資美國資產約9兆元,其中美國公債約5,750億元,僅佔總資產約6.4%,比例並不高,且壽險公司大多持有20年期長債,以穩健收息爲主,並非進行交易操作,因此短期市況波動對財報上的淨值有影響,但對實際營運影響並不顯著。而對於近期新臺幣升值壓力,壽險業者早已建立一定的避險與風控機制。
壽險業是否面臨資本適足率(RBC)低於法定標準的風險,彭金隆指出,目前僅有一家壽險公司需進行財務改善。RBC的監理門檻分爲四級,法定的檢核點是6月30日和12月31日、每半年一次,需連續兩期低於門檻纔會要求增資。
此外,保險安定基金現有規模約430億元,未來也將規劃適當籌資計劃逐步累積基金,以支應潛在風險,但依保險法規定,還可透過借款或其他方式籌資,「不會單靠現有金額因應」。
至於外界關心壽險資金是否可能「迴流」國內,彭金隆則指出,金管會與國發會合作推動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鼓勵保險資金更多投向國內基礎建設與公共政策目標,希望吸引新錢留在臺灣,目前新錢每年約有1.5兆至2.5兆元左右,盼能讓壽險資金髮揮穩定市場、支持國家建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