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匯率波動會計公允表達 彭金隆:年底前出爐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鄭妤安攝
壽險每年有龐大匯損遭立委質疑,爲何國發會有兆元投資,但壽險資金卻一直外流且連年匯損。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指出,匯兌成本對應會有損益,那只是工具的成本,不是最終的損益,另外,保險公司需要的是固定收益,特別是公司債,臺灣的債券市場規模相對小,然而,保險公司要花很多的避險成本避帳上波動,現在在研議保險業財務會計公允表達,預計年底出爐,也會公開說明。
彭金隆指出,匯率是會波動的,但有可能匯損也可能匯收益,未必都是不好的,是一個上下波動的風險。保險公司投資海外可能幾十年都不會匯回,但匯率的波動全要算入帳上的未實現損益,這個波動很大,所以要花很多的避險成本避帳上波動,這是壽險的特別之處,所以要想辦法扭轉。
爲協助壽險業更允當表達匯率波動對其財務的影響,及更符合其長期經營特性,將研議保險業匯率風險財務會計公允表達的可行方式。
彭金隆指出,至於對國內投資,也在透過跨部會的合作,爲壽險尋找更多國內好的標的,也一直在下降保險公司投資國內的障礙。
彭金隆也預告,14日將宣佈保險業資本標準(ICS)接軌全套方案,他指出,由於ICS新制對壽險業的資本要求更嚴格,他爲了接軌而親自主持的會議已超過50場,金管會在今年底也會對於壽險業的會計制度提出整套的改善方案,匯率波動使損益不穩的問題也會在該方案中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