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違不罰” 昆明市場監督管理局剛柔並濟彰顯執法溫度

“這五萬塊錢怎麼辦,真要罰下來,我這店生存都困難。”經營者孫女士在得知自己免予行政處罰後,終於鬆了一口氣。這並非“網開一面”,而是依據相關法律的“柔性執法”。

伴隨國家“放管服”改革持續向縱深推進,市場監管領域的執法理念與方式正經歷深刻變革。爲積極響應國務院《關於進一步規範和監督罰款設定與實施的指導意見》的要求,秉持監管爲民的核心理念,昆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中國老撾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分局積極實施“首違不罰”政策,生動平衡着市場監管中的溫度與力度。

秉持包容審慎傳遞執法溫度

近年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制定市場監管行政違法行爲首違不罰、輕微免罰清單(一),爲執法提供明確指引。2024年發佈的《市場監管部門優化營商環境重點舉措(2024年版)》,明確推行“首違不罰”政策,彰顯人文關懷,推動市場監管現代化。

在實際執法中,這一政策盡顯溫度。中國老撾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歐豐麥甜蛋糕店經營超過保質期食品,屬初次違法且未對食品安全造成實質影響,此前也無違法記錄。市場監管部門介入調查後,確認符合條件,責令改正並進行教育指導,未予處罰。同樣,磨憨—磨丁合作區有田餐飲店因未按時報送年度報告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經調查符合“首違不罰”條件,也未被處罰。這些案例表明,“首違不罰”給予企業改正機會,促使其合規經營。

堅守監管底線保持執法力度

市場監管部門在實施“首違不罰”時,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以磨憨—磨丁合作區易隆汽車維修部爲例,針對其初次違法且危害輕微的情況,監管部門責令補報年度報告,並開展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告知違法表現、危害後果及整改要求,增強企業法律意識,從源頭上預防再次違法,實現監管從事後處罰向事前預防、事中引導轉變。

同時,市場監管部門強化重點領域監管,防範市場風險。嚴格遵循執法程序,明確立案前後審批流程,確保執法規範透明。建立執法監督機制,通過內外監督、日常與專項檢查結合,利用信息技術搭建監督平臺,全程記錄執法過程,發現問題及時糾錯,追究責任,保障執法合法合規。

完善機制持續推進護航執法長遠發展

“首違不罰”政策作爲市場監管領域執法理念與方式的重要創新,在實踐中成功實現了溫度與力度的有機平衡。這一政策以柔性執法爲切入點,充分尊重市場主體的發展需求,通過給予初次違法且危害後果輕微的企業改過自新的機會,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避免了對企業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聲譽損害,極大地激發了市場主體的活力與創造力,爲市場主體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與此同時,對於嚴重危害市場秩序、食品安全、損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爲,市場監管部門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堅決予以嚴懲,彰顯了執法的力度與威嚴。這種剛柔並濟的執法模式,既維護了市場秩序的穩定,又保障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爲構建公平競爭、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着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和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通過不斷優化“首違不罰”政策,可以推動市場監管執法更加科學化、人性化、精準化,爲市場主體創造更加寬鬆、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助力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堅實保障。

雲南網通訊員王乙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