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損光電板7成未清 蘇俊賓籲修法加重業者回收責任

丹娜斯颱風造成光電板大規模受損,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21日在院會再度點出至今還有7成未清,呼籲修法加重業者回收責任。(行政院提供)

「被政治耽誤的藝術家」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特別畫下礦泉水「致敬」藍髮言人。(摘自蘇俊賓臉書)

行政院會21日討論災後重建特別預算600億元,1個月前曾在院會提醒丹娜斯颱風造成光電板大規模受損的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再度點出至今還有7成未清,擔憂極端氣候下變常態,直指現行光電板回收制度不足,末端的回收責任未釐清,業者恐失去回收動機,延遲復原期程,應檢討收費標準並且明定業者回收責任。他也呼籲中央應盤點目前光電板的設置區域,考量是否位於環境敏感區,不適合的區域應該檢討調整。

行政院會討論「丹娜絲颱風及七二八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預算案 」,籌編經費規模達6百億元,其中電網防災韌性建置110億元極受矚目。

蘇俊賓表示,丹娜絲颱風造成光電板大規模受損,引發民衆疑慮,他曾於7月17日院會時提醒清除處理量能以及環境監測,經濟部與環境部迴應2個禮拜完成回收清運,但到現在已經1個月餘,仍有高達7成的廢棄光電板未妥善處理。

蘇俊賓點出,主要的原因在於業者的責任並未明確規範、公部門也沒有代爲處理的機制,現行光電板回收制度僅由經濟部訂定「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模組回收費用收支保管及運用作業要點」,業者分10年繳納模組回收費用,這次災後處理,突顯現有法規對於業者復原環境責任的規範不足,業者如有積極處理回收的壓力和動機,怎麼會一拖再拖?單靠環境部單方面的呼籲跟開罰,顯然無法解決問題。

蘇俊賓也提到,業者所繳納的回收費用,是否足以支應已達年限、或者特殊狀況的光電板回收處理成本,顯然有相當大的疑慮。

蘇俊賓強調,不論是災後處理,或者是到達使用年限的除役,現階段業者回收責任未釐清,這次遇到的情況未來恐會變成常態。在大量的光電板使用年限屆期時,預估2032年開始廢棄數量將達約1萬公噸,恐會成爲政府的另外一筆重大的負擔並衍生環境議題。

蘇俊賓說,尤其當光電板的回收不符合市場價格,業者延遲復原期程,或者以堆置來取代回收處理,政府該怎麼因應?目前缺乏監督的機制和規範。他呼籲應檢討現行光電板模組回收費用,並強化業者回收責任,必要時納入災害保險制度,喊話中央應盤點目前光電板的設置區域,考量是否位於環境敏感區,不適合的區域應該全面檢討調整,可以參考桃園排除山坡地、環境敏感區的做法。

蘇俊賓也在臉書發文表示,明明是嚴肅的能源議題,昨天的新聞版面竟充滿趣味性,最佳主角是礦泉水,讓他晚餐後忍不住畫一張「礦泉水」,致敬和紀錄國民黨發言人仔仔的海量,身體力行社會大衆科普了低放射性核廢料貯存場旁暴露一夜的輻射劑量。

話鋒一轉,蘇俊賓正色指出,能源政策是個非常嚴肅和複雜的議題,不會有100分的答案,甚至連70分都沒有,各種排列組合的選擇,爭取的是勉強及格的60分,「每一個選擇,都會痛,因爲貪婪的人類,需要很多電,每一個選擇,都有代價,不會只有一個面向!」主張不同的人,討論中拿出數據和關注的面向,提出短程、中程、長程的成本還有風險,接受大家的檢視,多數人願意負擔的代價,就是我們獲得電力來源的選擇,這也是選舉政見或者公民投票主要的目的。少數人的角色就是持續監督多數人的選擇,有無顧慮不周全處。

蘇俊賓也提到,10年前大家對綠能的期待在認真大規模執行後,社會大衆近距離體會綠能的成本和代價,不再有浪漫的夢想,這些都是10年前沒有的寶貴經驗。而十多年前,大家對於核能的疑慮,在看到許多國家現在的選擇後,有比較多人願意再一次看待覈能在臺灣未來就可能性。

蘇俊賓認爲,選擇沒有誰對誰錯,如果可以選擇不要核電,其他發電也沒有代價和爭議,誰不要?如果可以選擇完全不要火力發電,電力無虞、環境無風險,誰不要?這麼大量的光電板,這麼高的躉售費率,要不是核電要歸零,火力發電比例又太高,誰要光電板?如果不是天然安全存量、氮氧化物排放又過高的問題,爲何不要全部天然氣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