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國關稅影響蘭花轉攻印度、巴西 農糧署:美國市場也不放棄
農業部農糧署上午在臺北市府轉運站舉行「因應美國關稅擴大花卉行銷『花卉城市·幸福出發』」記者會。署長姚士源受訪表示,面對美國關稅對國內花卉業者的衝擊,先從國內花卉的行、促、消來輔導業者,推廣到民衆的生活。記者黃義書/攝影
臺灣號稱蘭花王國,生產的蘭花品質各界有目共睹,而美國爲臺灣蝴蝶蘭第一大外銷市場,但美國自今年4月2日起宣佈將對進口農產品加徵關稅後,農糧署指出,蝴蝶蘭市值已由去年4月至10月的新臺幣12億減至今年同期的10億,減幅約16%,除美國外,蝴蝶蘭外銷新興市場將把目標放在印度、巴西等國。
據農業部統計,今年4至10月底止,銷美蝴蝶蘭出口量約2727公噸,與去年同期2777噸相比減幅約1.8%。農糧署長姚士源表示,目前20%的暫時性關稅由國內與美國當地業者各吸收10%,而蘭花開拓的新興市場包含印度、巴西等國,也儘量把蘭花外銷分流到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但也不會因爲對等關稅就放棄美國市場。
姚士源指出,市值變化變化也不大,去年4至10月大概新臺幣12億,今年同期約10億,減幅約16%,也因爲關稅緣故,報價上也會報便宜一點。
臺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今年上半年曾指出,臺糖在美國有塊基地,如果能把蝴蝶蘭大苗先海運到美國,利用臺糖位於加州的基地進行抽梗,這樣也能更貼近美國市場,也可以擴大投資,如果臺糖能釋出當作臺灣蘭花產業的前哨站,就能達到市場、農民和臺糖的三贏。
姚士源表示,臺糖的基地佔地約5公頃,然而設備已是20多年的老設備,還需要進行整體翻新,也必須切合需求,目前仍在審慎評估中。
農糧署指出,雖然我國花卉產業受到美國關稅影響,爲強化整體競爭力,除結合高人流公共場域布展與跨域行銷外,並持續推動建構新興銷售通路、花卉啓蒙課程及舉辦大型國際花展等活動,多元管道拓展內需市場推動國人在生活中親近花卉、使用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