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廠轉盈 金洲:美關稅影響有限
金洲海洋科技投資於印尼三寶瓏的工廠,2025年上半開始轉虧爲盈,有助集團的營收成長。圖/業者提供
值此臺美對等關稅談判未定之際,所引發臺灣多數產業界的憂慮,然而全球第二大漁網具製造商、同時是國內唯一取得挪威箱網養殖業的NOOMAS Sertifisering認證的金洲海洋科技(4417)表示,出口美國的營收佔比不高,對集團影響有限。反觀印尼三寶瓏新廠在投產五年後,今年成功轉虧爲盈,將成集團營收的主要助力。
金洲海洋董事長陳加仁指出,公司的主要競爭來自亞洲同業。由於制網產業在編網、組合等製程上高度依賴人力,而亞洲的人工成本相對歐美低廉,金洲早在中國崑山、越南平陽及印尼三寶瓏設廠,就近供應當地市場並逐步培養熟練工人。他強調:「這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累積技術與經驗的產業,人才培養比資金投入更關鍵。」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1980年全球人類消費的魚類僅9%來自養殖;1990年代提升至20%,2010年更達 44%。預估到2030年,養殖漁業將可能超越捕撈,成爲全球魚類供應的主來源。陳加仁認爲,隨着海洋資源逐漸枯竭,箱網養殖將是未來漁業最佳替代來源。金洲除了積極投入研發新型箱網,亦致力於永續海洋資源的長遠佈局。
公司近年推出的新一代箱網,採用超高拉力原絲編織,能承受30公尺以上深海惡劣環境,並有效防止掠食性魚類破網攻擊,這不僅降低養殖戶的損失,還能顯著減少魚羣死亡率,提高收成率與養殖效率。陳加仁說:「我們看待漁網,其實不只是商品,而是一種工具,這種工具在漁業、農業、運動場與建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很難被取代。」
金洲的網具產品跨足多元產業,除了養殖與捕撈漁業,還包括建築工地的安全網、運動場域使用的網具、軍事用僞裝網、農業爬藤網,甚至洗澡網,都是網具產品之運用,多角化佈局使公司能在漁業市場波動之外,仍保有穩定營收來源。
面對近年各國陸續實施捕撈總量管制、限縮漁撈配額,部分地區甚至禁止拖網捕撈,全球漁業結構正快速轉型。箱網養殖逐步成爲主流,對具備設計、生產與整體規畫能力的金洲而言,正是一大契機。陳加仁強調,金洲不僅能代工生產與組合箱網,更能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協助養殖業者面對環境變遷挑戰。
「即使全球經濟受通膨衝擊、景氣下行,我們仍相信穩健經營、逐步成長才是企業長久之道。」陳加仁語帶堅定。隨着印尼廠邁入獲利階段,加上養殖漁業長期需求看俏,金洲海洋正以厚實的技術與全球佈局,迎接下一波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