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4廠商 遭美課3500%報復性關稅 天價稅率 陸太陽產能轉印尼寮國
美國商務部近日公告,對原產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雙反),作出終裁。最高稅率高達3500%,讓大陸將太陽能產能轉往印尼寮國做應對。圖爲湖北省宜昌市的太陽能電站。(新華社)
美國對全球多國發起的關稅戰,又肆意揮舞「雙反」大棒,截堵中國大陸經東南亞輸美太陽能產品通道,近乎徹底關閉,陸媒報導,大陸業者部分策略是將產能轉移至關稅相對寬鬆的印尼與寮國。此外,對其他外貿企業而言,已加大部分赴東協發展決心,但多數仍相信「中國製造」在全球產業鏈難以被取代,歐美市場進口商仍會首選大陸供應商。
澎湃新聞報導,美國商務部當地時間21日對原產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雙反)作出肯定性終裁。最誇張是柬埔寨4家太陽能廠商遭報復性施以逾3500%「雙反」稅率。
報導指出,中國太陽能行業協會諮詢專家、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分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呂錦標分析,東南亞國家太陽能生產成本比大陸高出30%左右。美國本土一體化生產成本高達近2元/瓦,在關稅累計60至80%東南亞出口美國,仍較美國當地產能更有競爭力。
呂錦標強調,全球太陽能市場不會因爲貿易戰而萎縮,產能外移不是首選,也少有再投資能力。「中國太陽能當務之急是減虧止損,要堅持自律控產、平衡供需,讓價格迴歸合理價值。」
澎湃新聞報導,太陽能陸企已開啓出海2.0階段,選擇東南亞四國以外地區、中東甚至非洲佈局。
太陽能產業之外,澎湃新聞報導,海外出口營業收入歷年都超過97%的上海維特光學創始人沈旭生受訪指出,關稅戰對該公司造成一定影響,貨物運輸成本飆升50%以上,已暫緩發往美國貨物。同時,歐洲和亞洲市場業績貢獻不斷增長,企業正努力擁抱更多元全球市場。
鋰電裝備領域「琥崧」科技集團辦公室副主任鄧小紅說:「美國關稅政策……的確是加大了我們前往東協發展的決心。未來是先註冊公司,還是做技術授權,或是建廠還要進一步考量,需要了解當地的政策和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