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防衛韌性破功
賴清德總統赴花蓮勘災,身邊跟的卻是搞認知作戰的立委沈伯洋。(李忠一攝)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重創光復鄉,來自各地的「鏟子超人」、「雨鞋超人」連日奔赴災區展現臺灣民衆的愛心;反觀中央、地方卻出現救災多頭馬車、各自爲政,也讓賴政府積極推動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工作形同破功。
這次災害與921大地震不同,主要集中在花蓮光復鄉單一鄉鎮,中央、地方卻各設「指揮中心」,距離僅300公尺,27日還各自開防災記者會,引發基層搜救人員不滿「何時能合作」;副總統蕭美琴勘災時也提到中央、地方坐下來溝通,齊心救災。
不可諱言,此次堰塞湖洪災牽涉到的中央部會不少,包括管山林的農業部、管水利的經濟部及防救災的內政部,也恰巧遇上9月間經濟部長龔明鑫新官上任,及農業部長陳駿季率農訪團赴美採購,還好內政部長劉世芳兩週前先打了通電話,請前內政部長李鴻源組建專業團隊評估,提早做出強制撤離的要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說也奇怪,身兼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執行秘書的劉世芳,還掌管役政、警政、消防和民力,但災後6天了都未去災區,反而代表賴總統在臺北參加祭孔大典,而賴總統和行政院長卓榮泰到花蓮視察,身邊跟的卻是學法律、搞認知作戰的立委沈伯洋,如此的「任務」分工令人難以理解。
內政部是《災害防救法》的主管機關,不管是預防災害還是救災都責無旁貸,加上警政一條鞭,中央可以直接指揮地方並調派人力支援,劉世芳做了上半場,下半場災後復原更應是防衛韌性工作上場的時刻,如何妥善運用熱心的民力,可別只會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