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標籤新規之下 “0添加醬油”們將如何應對?
財聯社 3月27日訊(編輯 樑又勻)今日(1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了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9項標準修改單。
在新修訂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 7718-2025)中,明確規定,預包裝食品不得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類似標註用於強調未添加某種原料,並細化了關於食品真實屬性的描述。爲了給食品消費行業充足的調整、內存消化時間,該新規將在2年後正式上線執行。
食品配料表成分是消費者判斷該產品是否健康、是否適合自己食用最爲關鍵的要素,新規出臺極大打擊了行業圍繞配料表產生的不正當競爭,減少了宣傳銷售時的誤導性。
然而在持續多年的“0添加”營銷浪潮下,飲料、乳製品、零食、調味料等行業都存在不同程度地標榜產品未添加某類原料的宣傳話術、標籤展示。例如,低糖飲品中大量存在的0糖、0脂肪、0卡路里、0香精等宣傳標語;零食糕點中則通過強調“0反式脂肪酸”來爲產品加上“健康”標籤……
3月27日,以“0添加”爲最大品牌宣傳和賣點的千禾味業迴應表示,十分支持新規的落地,我們相信新規將進一步規範行業的管理。新規過渡期2年,我們會盡快按新規要求執行。
千禾味業積極迴應新規調整的背後,是其核心品牌“千禾0”被質疑以品牌名稱誤導消費者,讓消費者誤以爲該醬油爲“零添加”產品。與此同時,還有媒體稱,從千禾旗下“零添加”醬油中檢測出砷和鎘,引發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強烈擔憂。
在輿論的多面“夾擊”之下,千禾味業多次發文闢謠,並表示其產品多次抽檢結果符合釀造醬油國家標註,砷和鎘也是食品原料在自然界較爲常見的金屬元素。澄清公告還提到,公司旗下“千禾0”相關產品並未檢測出苯甲酸鈉、山梨酸鉀、三氯蔗糖、安賽蜜等食品添加劑含量。“千禾0”僅用於區分公司零添加產品和非零添加產品,便於消費者選購,不存在蹭熱點混淆添加概念的行爲。
“0添加”營銷概念出圈源於消費者對於食品配料表、食品安全的擔憂。2022年9月,醬油行業因自媒體博主的質疑與曝光,陷入食品添加劑成分信任危機。而相對小衆、長期主打“零添加”宣傳標籤的千禾味業產品成爲不少消費者的新選擇。
2022年、2023年,千禾味業年營收分別達到24.26億元、32.0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6.55%和31.62%;其歸母淨利潤則分別達到3.44億元、5.3億元,同比增長55.35%和54.22%。千禾味業的業績增速領先行業,其“零添加”產品、營銷策略一時間成爲調味品行業模仿的對象。
隨着醬油行業龍頭品牌們也推出各類“零添加”調味產品搶佔市場,相關產品銷售紅利期逐漸褪去。2024年前三季度,千禾味業總計實現營收22.88億元,同比下滑1.85%;歸母淨利潤3.52億元,同比下滑9.19%。收入構成上,千禾味業醬油營收佔比達62.72%,食醋佔比12.54%。
儘管從標準發佈到執行落地仍有2年過渡期,但對於主打“0添加”宣傳的千禾味業而言其帶來的品牌形象衝擊將十分劇烈。而此前受到添加劑風波影響的海天味業等頭部品牌也必須面臨調整新品銷售、營銷策略的新改革道路。
截至目前,投資市場對該規定的反應較爲平靜。至3月17日收盤,千禾味業但是股價爲11.53元/股,收漲0.52%,總市值118.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0添加”概念走紅前,飲料、乳製品等行業早已將“0糖”等營銷概念玩出新花樣。例如,部分酸奶產品均標註了“0蔗糖”等標識,但在成分表中顯示含有果糖、麥芽糖、其他代糖等成分。
數年前,知名飲品品牌元氣森林旗下產品也曾因“0乳糖”等宣傳誤導行爲,而不得不致歉整改。
近些年有不少商家打起了“0添加”品牌商標的主意。天眼查顯示,近五年曾有多家公司申請註冊“0添加”“零添加”等商標,產品分類涉及食品、方便食品等。但目前大多申請已被駁回,處無效狀態。
“0添加”商標註冊無果,有少部分商家通過註冊“沒有了”、“其他沒有了”等商標大打宣傳“擦邊球”。商家在產品包裝上突出“沒有了”等商標配合其他成分文字,暗示消費者配料表、食品的安全性,也存在虛假宣傳的嫌疑。
回到“零添加”營銷,當前僅有千禾味業對於禁止“0添加”標識做出了正面迴應,市場上有關0防腐劑、0糖等“零添加”概念品牌宣傳仍然不少。
未來如何徹底整治配料表誤導產生的不正當競爭,仍然需要品牌主動配合、消費者積極揭露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