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救災搞對抗 如何團結民心(張淑中)
行政院長卓榮泰前往花蓮勘災,與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言語衝突。(吳佩蓉攝)
張淑中
賴總統曾公開宣佈大罷免後國家要開始休養生息,但從最近幾件事情來看,民進黨不僅未記取兩波罷免的民意教訓,更未虛心檢討施政錯誤,甚至連此次花蓮救災,賴政府都強勢對抗地方政府與在野黨立委。
樺加沙颱風橫掃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溢流釀災,目前已造成至少14死52傷、46人失聯,農產物及民間設施估計損失達2億5千多萬元,災情慘重。然而地方政府忙於救災時,媒體報導指出,民進黨立院黨團內部羣組流出截圖,竟有綠委要求行政院,釋放出花蓮縣政府疏散居民不力的殺傷力消息。
不只如此,花蓮災情曝光後,更有民進黨立委在第一時間刻意放話、引導風向、誤導民衆,質疑花蓮縣長徐榛蔚並不在國內,沒有用心救災;事實上,徐榛蔚早已返國,而且溢洪前也早就坐鎮指揮緊急救災工作。另外,行政院長卓榮泰24日帶隊前往花蓮勘災並與地方政府舉行會議,但因與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言語衝突,卓不願再續留多談、隨即轉身走人。
近來不論是賴清德總統直接點名在野黨所主導的財劃法修法鑄下大錯、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公開表示沒有臺灣光復節,以及行政院長卓榮泰表態他不會領取一萬元現金;以上無論是直接譴責在野黨或隱晦性批評立法院的言論,都顯示賴政府態度強硬,此不但未能促進社會團結,也不符合多數主流民意,更會引起在野黨的反彈,實不利於未來朝野合作。
與臺灣同爲雙首長制國家的法國,目前其國會是呈現左、中、右三派「三分天下」的局面;由於沒有一個黨派能單獨拿下國會多數席次。換言之,馬克宏總統當前所屬的執政黨復興黨是處於「少數國會」的狀態,不利其政策的推動;但馬克宏爲了國家預算通過與施政能夠順利,仍尊重「國會多數」的決定,在兩年內即更換了多位總理並大幅重組內閣。
反觀臺灣,身爲「雙重少數」的賴政府,不但漠視藍白在野黨「國會多數」所通過的法案,亦未將施政重心放在多數國人所關心的經濟發展與民生議題;近一年多來,反而持續推展極不利於兩岸和平的「反中抗中」與臺獨政策,甚至鼓吹大罷免。如此作爲只會造成社會嚴重不安並導致臺海軍事緊張。
反對大罷免的新民意展現後,包括行政院院長、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以及參與此次罷免活動的一些部會首長,居然仍由原班人馬擔任。根據臺灣民意基金會的最新民調,賴總統聲望再創歷史新低,僅32.7%贊同賴清德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卻有高達57.8%不贊同。數據顯示大罷免完畢後,社會民怨仍高,多數國人仍不滿意賴政府的施政。
總之,賴總統與卓院長平日的公開言行,都應力求謹慎並要展現團結民心、凝聚朝野共識的高度,否則府院黨人士羣起效尤,動輒指責及刻意污衊在野黨所執政的地方政府,如此朝野政黨要如何良性互動?又如何能團結合作來爲國爲民服務?
(作者爲中選會前委員、前臺灣首府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