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黑心豬大腸風暴 食安五環破功(郭一鳴)

黑心商用雙氧水漂白豬大腸,流竄4縣市,下架2104公斤。(圖/食藥署)

中秋節前夕爆發黑心豬大腸食安風暴,共3.7公噸黑心腸流入臺北、桃園、屏東與高雄4縣市,連面線名店也受牽連。民衆連假團圓烤肉,不知吃下多少漂白大腸;吃一碗美味面線,也得擔心化學漂白劑跟着下肚。這不是偶發個案,而是食安監管長期鬆弛的結果,凸顯民進黨執政自豪的「食安五環」已淪爲口號。

食安五環政策由前總統蔡英文於2016年提出,涵蓋源頭控管、重建生產管理、加強查驗、加重黑心責任與全民監督五大面向。當中最關鍵是源頭控管,也就是中央與地方政府必須緊密合作、強化查覈與資料串聯,讓食安問題在源頭就攔下,確保國人飲食安全與市場秩序不致失靈。

日前屏檢會同食藥署與屏東衛生局,直搗百威食品作業場所,查獲標示「工業級、禁用於食品」的雙氧水,當場勒令停工並封存逾萬公斤豬腸;帳冊顯示近3800公斤已出貨,流入北、桃、屏、高等地餐飲通路。這不是單點稽查的捷報,而是賴清德總統上任迄今,首起重大食安風暴,直接衝擊消費者的信任。

令人不解的是,案發第一時間食藥署即強調,流入市面的豬大腸並非來自病變或病死豬;農業部亦掛保證,指屠檢獸醫進駐屠宰線,凡不合格的豬屠體或內臟均會染藍後廢棄,避免遭取用。問題是不肖業者爲何甘冒觸法風險,大費周章以雙氧水清洗漂白?且不法經營已多少年仍有待追查,食藥署顯然急於切割責任。

《食安法》明文規定,業者若以工業級雙氧水加工食品,不僅產品沒入銷燬,還可重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8000萬元以下罰金。因此業者辯稱「只爲賣相」,根本不值一提。俗話「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若非覬覦暴利,誰甘冒重罰風險?真正的驅動力是將成本壓到極致,把風險轉嫁到全民的肚子裡。

常理研判,低價次級或病變大腸,外觀黯沉、氣味重,漂白能掩飾瑕疵、拉高毛利;且工業級雙氧水便宜、易得,可以快速改善賣相。但無論是否爲病變大腸,只要工業用化學品進了食物鏈,就踩了食安紅線,整條供應鏈食安都會拉警報,以目前攔截或下架的黑心豬大腸數量來看,查緝恐怕已慢半拍。

依食藥署官網說明,雙氧水(過氧化氫)可用於食品殺菌,但最終產品不得殘留。低濃度過量攝取,可能引發噁心、嘔吐、腹瀉或腹脹,嚴重者恐致潰瘍、出血與黏膜發炎。這次黑心豬大腸食安風暴影響範圍太大,食藥署雖表示已下架2104公斤,但中秋連假已外流下肚的黑心豬大腸不知有多少?

食品毒物專家也提醒消費者,用雙氧水漂白的大腸即使烹飪過,還是難以消滅有毒物質。換句話說,一旦吃下有毒的黑心豬大腸,就可能引發食物中毒症狀,只是輕重症狀不一。食安五環是「綠色執政品質保證」的活招牌,食藥署在真相未釐清前急於強調「不是病豬」,反而暴露食安監管失靈,讓這塊招牌蒙羞。

(作者爲大學教師)